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2
1.2 文献综述 4
1.2.1 国外研究综述 4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4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23
1.3.1 研究目标 23
1.3.2 研究内容 24
1.3.3 研究思路 25
1.4 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25
1.4.1 研究方法 25
1.4.2 数据说明 27
1.5 主要创新之处 27
2 “新农合”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综合分析框架 30
2.1 综合分析框架总体构建的理论基础 30
2.1.1 实施效果及制度改进含义界定 30
2.1.2 “新农合”效果评价理论基础 32
2.1.3 “新农合”制度改进理论基础 34
2.2 综合分析框架的子维度理论分析 38
2.2.1 “新农合”对医疗服务可及性影响机制分析 38
2.2.2 “新农合”对医疗服务利用影响机制分析 41
2.2.3 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医疗服务利用关系 41
2.2.4 “新农合”与健康需求关系 42
2.2.5 综合分析框架子维度的逻辑关系 47
2.3 综合分析框架的构建 48
2.3.1 医疗服务可及性度量与分析 48
2.3.2 医疗服务利用及平等性度量与分析 53
2.3.3 “新农合”满意度度量与分析 56
2.3.4 “新农合”制度改进分析 58
3 “新农合”实施效果多层面比较分析 61
3.1 国家政策梳理与实施效果分析 61
3.1.1 发展历史 61
3.1.2 实施效果 65
3.2 各省实施效果比较分析 65
3.2.1 医疗服务可及性情况比较 66
3.2.2 医疗服务利用情况比较 67
3.3 辽宁省实施情况分析 68
3.3.1 基本情况 68
3.3.2 主要问题 69
3.4 大连市实施效果分析 71
3.4.1 医疗服务可及性情况分析 71
3.4.2 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分析 73
4 “新农合”对医疗服务可及性影响分析 76
4.1 调查实施说明与描述 76
4.1.1 调查实施说明 76
4.1.2 调查对象基本描述 78
4.2 “新农合”与医疗服务可及性关系分析 81
4.2.1 “新农合”实施情况 82
4.2.2 农民对“看病贵”和“看病难”的看法 84
4.2.3 “新农合”对“看病贵”和“看病难”的影响 85
4.3 医疗服务可及性影响因素分析 86
4.3.1 计量经济模型与变量描述 86
4.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91
4.4 结论和政策含义 94
5 “新农合”对医疗服务利用及平等性影响分析 97
5.1 “新农合”对医疗服务利用影响分析 97
5.1.1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97
5.1.2 计量经济模型与估计方法 99
5.1.3 实证结果与分析 100
5.2 “新农合”对医疗服务利用平等性影响分析 106
5.2.1 变量选取与方法 106
5.2.2 不平等分解结果与分析 108
5.3 “新农合”和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利用关系分析 110
5.3.1 逻辑说明 110
5.3.2 实证结果与分析 112
5.4 结论和政策含义 113
6 “新农合”满意度多维度综合分析 115
6.1 “新农合”满意度主观评价分析 115
6.1.1 逻辑思路 115
6.1.2 模型设定与数据描述 117
6.1.3 辽宁省实证结果与分析 119
6.1.4 大连市实证结果与分析 122
6.2 农民参合行为和参合意愿分析 125
6.2.1 逻辑思路 125
6.2.2 模型设定 126
6.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128
6.3 “新农合”福利认同分析 130
6.3.1 逻辑思路 130
6.3.2 福利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131
6.4 结论和政策含义 135
7 基于健康风险管理的“新农合”制度改进 138
7.1 农民健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138
7.1.1 逻辑思路与模型设定 139
7.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142
7.2 “新农合”制度供需对比分析 146
7.2.1 健康风险识别 146
7.2.2 健康风险评估 151
7.2.3 健康风险应对 156
7.3 “新农合”制度改进分析 160
7.3.1 “健康风险识别”制度改进 160
7.3.2 “健康风险评估”制度改进 161
7.3.3 “健康风险应对”制度改进 163
8 主要结论、政策含义及未来研究展望 167
8.1 主要结论 167
8.2 政策含义 168
8.2.1 “新农合”制度内的政策含义 169
8.2.2 “新农合”制度外的政策含义 169
8.3 未来研究展望 170
附录 172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186
参考文献 188
后记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