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重征税问题 1
1.1 国际法基础 1
1.2 双重征税的产生条件 2
1.2.1 两国境内的全球所得征税(全面纳税义务) 2
1.2.2 全面纳税义务和有限纳税义务 3
1.2.3 两国境内的有限纳税义务 4
1.2.4 经济性双重征税 4
1.3 双重征税的消除 5
1.3.1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5
1.3.2 单边措施 5
2.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国家实践 7
2.1 国际法上的协定 7
2.2 协定范本的重要价值 7
2.3 经合组织范本的重要价值 9
2.4 双边关系的独特性 10
3.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作用 12
3.1 征税权的分配 12
3.2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限制作用 13
3.3 与国内法的关系 14
3.3.1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国内法中的实施 14
3.3.2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的优先地位 15
3.3.3 国内法的优先地位 16
3.3.4 实务中的首要考虑: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还是国内法? 17
4.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解释 20
4.1 国际法上的解释原则 20
4.2 国际法上关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解释原则的应用 24
4.2.1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法的自主性 24
4.2.2 国内法的重要性 26
4.2.3 经合组织范本及其注释的重要性 29
4.2.4 经合组织范本及其注释变动的重要性 32
4.2.5 经合组织报告的重要性 37
4.2.6 行政实践的重要性 38
4.2.7 其他国家法院判决的重要性 38
4.3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定中解释规则的重要性 39
4.3.1 经合组织范本第3条第2款 39
4.3.2 来源国根据经合组织范本第23条第1款做出的约束性识别 43
4.3.3 后续注释的相关性 47
5.协定滥用 49
5.1 协定利益的否定 49
5.2 适用国内反滥用原则吗? 50
5.3 适用国际法反滥用规则吗? 51
5.4 经合组织财政事务委员会在注释中的声明的重要性 52
5.5 作为解释问题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规避 54
5.6 特别反滥用规定 55
6.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框架和体系 57
6.1 协定的适用 57
6.2 人的范围 58
6.3 税种的范围 60
6.4 征税权分配规则 60
6.5 消除双重征税的方法 63
7.人的范围 65
7.1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适用的前提:全面纳税义务 65
7.1.1 全面纳税义务 65
7.1.2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非歧视规则的效力 66
7.1.3 其他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效力 67
7.2 负有有限纳税义务的法人实体的协定权利 69
7.2.1 公法法人 69
7.2.2 免除全部纳税义务的法人实体 70
7.3 合伙和/或合伙人的协定权利 71
7.4 协定权利和协定滥用 73
7.5 双重居民身份情形下的居住国 74
7.5.1 确定居住国的必要性 74
7.5.2 标准 75
8.税种的范围 80
8.1 所得税 80
8.2 财产税 80
8.3 可比性 81
8.4 继承税和赠与税 82
9.征税权分配规则 83
9.1 不动产所得 83
9.1.1 不动产 83
9.1.2 征税权的分配 83
9.2 营业利润 85
9.2.1 营业利润 85
9.2.2 征税权的分配 86
9.3 海运、内水运输和空运 94
9.3.1 海运、内水运输和空运 94
9.3.2 征税权的分配 95
9.4 股息 96
9.4.1 股息 96
9.4.2 征税权的分配 97
9.5 利息 101
9.5.1 利息 101
9.5.2 征税权的分配 102
9.6 特许权使用费 103
9.6.1 特许权使用费 103
9.6.2 征税权的分配 104
9.7 财产收益 106
9.7.1 转让 106
9.7.2 征税权的分配 106
9.8 独立个人劳务 110
9.8.1 独立个人劳务 110
9.8.2 征税权的分配 112
9.9 受雇所得 115
9.9.1 受雇所得 115
9.9.2 征税权的分配 115
9.10 董事费 118
9.10.1 董事费 118
9.10.2 征税权的分配 119
9.11 演艺人员和运动员 120
9.11.1 演艺人员和运动员 120
9.11.2 征税权的分配 121
9.12 退休金 122
9.12.1 退休金 122
9.12.2 征税权的分配 123
9.13 政府服务 124
9.13.1 政府服务 124
9.13.2 征税权的分配 126
9.14 学生 127
9.14.1 为维持其生活、教育或培训目的而支付给学生和企业学徒的款项 127
9.14.2 征税权的分配 127
9.15 其他所得 128
9.15.1 “其他所得”的概念 128
9.15.2 征税权的分配 130
9.16 对财产征税 130
9.16.1 财产 130
9.16.2 征税权的分配 131
10.消除双重征税的方法 133
10.1 方法条款的重要意义 133
10.1.1 与征税权分配规则的关系 133
10.1.2 抵免法与免税法 134
10.1.3 转换条款 135
10.1.4 不适用方法条款 136
10.2 免税法 137
10.2.1 作用 137
10.2.2 税基免除 139
10.2.3 累进征税 140
10.3 抵免法 143
10.3.1 作用 143
10.3.2 可抵免税额 145
10.3.3 抵免最高限额 148
11.条约利益在缔约国双方的落实 151
11.1 来源国 151
11.2 居住国 153
11.3 缔约国另一方征税的证据的重要性 153
12.经合组织范本第9条中的独立交易原则 155
13.非歧视待遇 159
13.1 非歧视待遇规则的适用范围 159
13.2 国籍的非歧视待遇 160
13.3 企业常设机构的非歧视待遇 161
13.4 经合组织范本第24条第4款规定的非歧视待遇 162
13 5 与公司股东/合伙人相关的非歧视待遇 163
14.相互协商程序 165
14.1 相互协商程序 165
14.2 磋商程序 168
14.3 仲裁程序 168
15.信息交换 170
15.1 信息交换的适用范围 170
15.2 信息交换的类型 172
15.3 信息交换的限制 173
15.4 税收保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和税收信息交换协议 174
15.5 保密的权限和义务 175
16.税收征收协助 176
17.继承税协定 178
17.1 框架 178
17.2 协定的适用范围 179
17.3 一般定义 180
17.4 征税权的分配 181
17.5 特别规定 182
附录 183
附录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所得和财产的税收协定范本(201 4年更新版) 183
附录二: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范本(2011年更新版) 205
附录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遗产、继承和赠与的税收协定范本 231
索引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