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文学批评的“理性”和“及物” 1
上篇 史识·现象·思潮 3
作家如何“读史”? 3
“后窑医案”和“姑姑现象”的文学史意义 14
历史观与小说叙事形态的生成——以大陆和海外“文革”小说为对象 33
《当代作家评论》学术影响力的定量研究(2010—2015) 54
当代小说中傻子母题的诗学阐释 75
奥斯维辛叙事视域下的本土叙事 86
“群众”话语的历史变迁:从新时期到新世纪 103
依附:“十七年”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潜性格——以《红旗谱》为例 120
刍议当代小说的见证叙事传统 133
沿途的秘密:毕飞宇小说的修改现象和版本问题 145
重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价值维度和趣味维度 165
童眸里的世界——论新时期儿童视角小说的独特价值 177
新时期儿童视角的兴盛及其美学价值 192
童年的叙事模式与意义生成 202
下篇 作家·文本·个案 217
没落风雅与乱世传奇:叶兆言的南京书写——兼论长篇新作《很久以来》 217
《认罪书》:人性恶的探寻之旅 229
重新定义世界的写作——黄孝阳的《旅人书》评议 247
“福克纳的眼睛”与“文革”历史的叙述——论李锐《无风之树》、《万里无云》的叙事特色及其意义 261
苦难·救赎·疾病——叶弥《猛虎》细读 272
断片中的历史真相——任珏方中篇小说《爱别离》读解 279
优雅的私想者:毕飞宇论 285
从“垃圾”到“圣杯”——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的启示 318
“介入的愿望会伴随我的一生”——与作家毕飞宇的文学访谈 325
自成理路、扎实有效的现代文学研究——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视阈》 344
从学术研究到精神实践——《知识人的精神事务》与何言宏的批评精神 352
后记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