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民法的概念 1
二、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
三、民法的法典化与民法总则 4
本论 9
第一章 基本规定 9
一、民法的立法宗旨和依据 9
(一)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9
(二)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 10
(三)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 11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二、民法的调整对象 13
(一)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13
(二)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14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 15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与功能 15
(二)私权神圣原则 19
(三)平等原则 20
(四)自愿原则 21
(五)公平原则 23
(六)诚信原则 25
(七)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26
(八)绿色原则 28
四、民法的法源 29
(一)法律 30
(二)习惯 33
五、民法的适用规则 34
(一)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35
(二)强行法优于任意法 36
(三)例外规定排除一般规定 37
(四)具体规定优先于一般规定 38
六、民法的效力 38
(一)民法的空间效力 39
(二)民法的时间效力 39
第二章 自然人 41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41
一、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41
(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含义 41
(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开始与终止 42
(三)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点 43
(四)自然人生死时间的证明 44
(五)自然人出生前即胎儿利益的保护 44
(六)自然人死亡后的利益保护 46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48
(一)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 48
(二)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与意思能力 49
(三)自然人的成年年龄 49
(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50
(五)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51
(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52
(七)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 54
(八)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状况的认定 54
三、自然人的住所 56
第二节 监护 58
一、监护的意义和确立根据 58
(一)监护的意义 58
(二)监护的确立根据 59
二、监护人的范围 59
(一)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范围 59
(二)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范围 60
三、监护人的确定 61
(一)遗嘱监护 61
(二)协议监护 62
(三)指定监护 63
(四)国家和社会监护 64
(五)意定监护 65
四、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和履行原则 66
(一)监护人的监护职责 66
(二)监护职责的履行原则 67
五、监护的撤换 68
六、撤销监护人资格对原监护人的效力 70
(一)原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扶养义务不解除 70
(二)监护人资格的恢复 71
七、监护的终止 72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74
一、宣告失踪 74
(一)宣告失踪的含义 74
(二)宣告失踪的条件 74
(三)宣告失踪期间的起算 75
(四)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的确定 76
(五)失踪人的财产代管人的职责 76
(六)失踪人财产代管人的变更 77
(七)失踪宣告的撤销 78
二、宣告死亡 79
(一)宣告死亡的含义 79
(二)宣告死亡的条件 79
(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顺序 80
(四)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日期 81
(五)被宣告死亡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82
(六)死亡宣告的撤销 82
第四节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86
一、个体工商户的概念和特征 86
二、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和特征 87
三、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债务承担 88
第三章 法人 89
第一节 一般规定 89
一、法人的概念 89
二、法人的成立条件 90
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91
(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91
(二)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93
四、法人民事责任的独立性 93
五、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95
六、法定代表人职务侵权的民事责任 96
七、法人的住所 96
八、法人的登记 97
(一)登记事项的变更 97
(二)登记的效力 97
(三)登记机关的公示义务 98
九、法人的合并、分立 98
十、法人的终止 99
(一)法人因解散而终止 100
(二)法人因被宣告破产而终止 103
(三)法人因法律规定的其他原因而终止 104
十一、法人的分支机构 104
十二、设立中的法人 105
第二节 营利法人 107
一、营利法人的概念及类别 107
二、营利法人的登记 108
(一)登记为营利法人成立的必经程序 108
(二)登记为取得法人营业执照的条件 109
三、营利法人的章程 109
四、营利法人的治理结构 110
(一)营利法人的权力机构 110
(二)营利法人的执行机构 112
(三)营利法人的监督机构 113
五、出资人权利滥用的禁止 114
六、营利法人的关联交易的规制 118
七、营利法人决议的效力 119
八、营利法人的义务 121
第三节 非营利法人 123
一、非营利法人的概念和类别 123
二、事业单位法人 124
(一)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取得 124
(二)事业单位法人的治理结构 125
三、社会团体法人 126
(一)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取得 126
(二)社会团体法人的法人章程和治理结构 127
四、捐助法人 128
(一)捐助法人的概念和类别 128
(二)捐助法人的法人章程和治理结构 131
(三)捐助法人的捐助人权利 133
五、非营利法人终止时的财产处置 135
第四节 特别法人 136
一、特别法人的概念和种类 136
二、机关法人 136
(一)机关法人法人资格的取得和民事能力 136
(二)机关法人终止的后果 137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 138
四、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 140
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141
第四章 非法人组织 144
一、非法人组织的概念和类别 144
(一)非法人组织的特征 144
(二)非法人组织的种类 146
二、非法人组织的成立 152
三、非法人组织的民事能力 153
(一)非法人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 153
(二)非法人组织的民事行为能力 154
(三)非法人组织的民事责任能力 155
四、非法人组织的解散 156
(一)非法人组织解散的事由 156
(二)非法人组织解散的程序 157
五、法人有关规定的参照适用 158
第五章 民事权利 159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和分类 159
(一)民事权利的含义与本质 159
(二)民事权利学理上的分类 162
二、人身权 168
(一)自然人的一般人格权益 168
(二)自然人的具体人格权 169
(三)法人、非法人组织的人身权 173
(四)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利益 174
(五)自然人基于婚姻、家庭关系享有的人身权 176
三、财产权 177
(一)财产权利的保护原则 177
(二)物权 178
(三)债权 188
(四)知识产权 192
(五)继承权 195
(六)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196
(七)数据、网络虚拟财产权益 197
四、民事权益种类的发展 199
五、弱势群体的民事权利的特别保护 200
六、民事权利的取得 200
七、民事权利的行使 204
(一)民事权利行使的含义和方式 204
(二)民事权利自由行使原则 205
(三)民事权利行使应履行相关义务的原则 206
(四)禁止民事权利滥用原则 206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209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09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209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212
(一)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双方民事法律行为、多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决议行为 212
(二)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214
(三)财产民事法律行为和身份民事法律行为 215
(四)双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单务民事法律行为 217
(五)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218
(六)诺成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219
(七)要因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因民事法律行为 220
(八)主民事法律行为和从民事法律行为 221
(九)独立民事法律行为和辅助民事法律行为 221
(十)生前民事法律行为和死后民事法律行为 222
三、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效力 222
第二节 意思表示 225
一、意思表示的含义和要素 225
二、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 226
(一)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 226
(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 228
(三)以公告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 228
三、意思表示的作出方式 230
四、意思表示的撤回 231
五、意思表示的解释 232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235
一、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含义 235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236
三、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241
(一)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 241
(二)无效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241
四、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246
(一)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 246
(二)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247
(三)撤销权的享有、行使和消灭 250
五、非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后果 252
(一)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为自始无效 252
(二)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的,其他部分可有效 253
(三)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和赔偿损失 253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255
一、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 255
(一)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 255
(二)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256
(三)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条件 257
(四)妨碍条件成否不当行为的禁止 266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268
(一)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的含义 269
(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270
(三)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期限 270
第七章 代理 275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75
一、代理的适用范围 275
二、代理的含义 277
三、代理的类型 280
(一)委托代理 281
(二)法定代理 281
四、代理人不履行职责的民事责任 282
第二节 委托代理 284
一、委托代理的授权书 284
二、共同代理 285
三、代理违法事项的民事责任 287
四、代理权行使的法定限制 288
五、再代理 290
六、职务代理 292
七、无权代理 294
(一)无权代理的含义 294
(二)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295
八、表见代理 297
第三节 代理终止 300
一、代理终止的含义 300
二、委托代理终止的原因 300
三、委托代理被代理人死亡的代理行为效力 302
四、法定代理终止的原因 303
第八章 民事责任 304
一、民事责任的含义和承担依据 304
二、民事责任的分类 307
(一)按份责任与连带责任、补充责任 307
(二)债务不履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 310
(三)履行责任、返还责任和赔偿责任 311
(四)单方责任与双方责任 312
(五)财产责任与非财产责任 313
(六)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 313
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315
四、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事由 319
(一)不可抗力 319
(二)正当防卫 321
(三)紧急避险 322
(四)见义勇为行为 324
(五)紧急救助行为 325
(六)自助行为 326
五、侵害英烈人格利益的民事责任 327
六、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327
七、民事责任与其他法律责任的竞合 328
第九章 诉讼时效 330
一、时效的概念和立法例 330
二、诉讼时效的概念和期间 331
三、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332
(一)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的一般规定 332
(二)诉讼时效期间起算的特别规定 334
四、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后果 335
五、法院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禁止 339
六、诉讼时效的中止 341
七、诉讼时效的中断 342
八、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346
九、诉讼时效的性质 348
十、诉讼时效在仲裁中的适用 349
十一、除斥期间 349
第十章 期间计算 352
一、期间的含义与分类 352
二、期间的计算单位 353
三、期间的起算 354
四、期间的最后日的确定 354
五、期间届满的时点 355
六、期间的其他计算方法 356
第十一章 附则 357
一、与数字有关的法律术语的含义 357
二、民法总则的施行时间 357
附录 3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