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系统设计与优化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鲍勃·麦卡锡(Bob McCarthy)著;朱伟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5437495
  • 页数:55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延续了其第一版的特点,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使其问题阐述的脉络更为清晰,增补了三章的内容,另外还对全书的所有插图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增加了图文的对应关系,使其更加直观明了,更便于读者阅读。

第1篇 音响系统 3

第1章 声音的传输 3

第一节 声音传输的目的 3

第二节 声频信号传输的定义 4

1.2.1 时间与频率 4

1.2.2 波长 5

1.2.3 波形 8

第三节 传输的量化 10

1.3.1 分贝 10

1.3.2 功率 16

1.3.3 频率响应 17

1.3.4 极性 19

1.3.5 反应时间 19

第四节 模拟声频的传输 19

1.4.1 线路电平设备 20

1.4.2 线路电平的互连 30

1.4.3 扬声器电平设备——功率放大器 33

1.4.4 扬声器电平的互连——扬声器电缆 37

第五节 数字声频的传输 38

1.5.1 数字声频设备 38

1.5.2 数字声频的互连 40

第六节 声学传输 41

1.6.1 声能、声压和表面积 41

1.6.2 环境的影响:湿度与温度 43

1.6.3 声发射器:扬声器 44

第七节 总结 59

本章参考文献 59

第2章 声波的叠加 60

第一节 引言 60

第二节 声波叠加的属性 61

2.2.1 声波叠加的定义 61

2.2.2 叠加的条件 61

2.2.3 叠加的数量 63

2.2.4 电叠加与声叠加的比较 63

2.2.5 声源的指向性 64

2.2.6 叠加的数学表达 64

2.2.7 叠加的幅度 65

2.2.8 叠加的相位 66

第三节 响应的波纹 69

2.3.1 叠加区域 70

2.3.2 梳状滤波器效应:线性与对数 75

2.3.3 叠加几何学 77

第四节 声学交叠 85

2.4.1 声学交叠的定义 85

2.4.2 分频器的分类 86

2.4.3 频谱的划分和频谱分频器 88

2.4.4 空间分割器和空间声学交叠 97

第五节 扬声器阵列 106

2.5.1 引言 106

2.5.2 扬声器阵列的类型 106

2.5.3 耦合阵列 107

2.5.4 非耦合阵列 123

第六节 扬声器/空间叠加 139

2.6.1 模拟函数 140

2.6.2 扬声器/空间叠加类型 142

2.6.3 吸声的影响 149

2.6.4 环境的影响 149

2.6.5 总结 150

第3章 接收 151

第一节 引言 151

第二节 响度 152

3.2.1 响度与dB SPL 152

3.2.2 等响曲线 153

第三节 定位 154

3.3.1 引言 154

3.3.2 声像 155

3.3.3 垂直方向的定位 156

3.3.4 前/后定位 159

3.3.5 水平定位 159

第四节 音调、空间感和回声的感知 166

3.4.1 引言 166

3.4.2 音调的感知 167

3.4.3 回声的感知 169

3.4.4 空间感的感知 170

3.4.5 感知区域的检测 171

第五节 立体声的接收 172

3.5.1 引言 172

3.5.2 声像区 172

3.5.3 立体声的度量 174

3.5.4 立体声的副作用 177

第六节 放大声音的检测 177

3.6.1 失真 178

3.6.2 压缩 178

3.6.3 频率响应的染色 178

3.6.4 准透视关系 178

第七节 传声器的接收 180

3.7.1 引言 180

3.7.2 传声器与人耳的比较 180

3.7.3 测量传声器 181

本章参考文献 183

第2篇 设计 187

第4章 评估 187

第一节 引言 187

第二节 自然声音与放大声音 188

4.2.1 辐射、传输和接收模型的对比 189

4.2.2 传输通道的差异 190

第三节 声学专家与声频工程师的关系 195

4.3.1 目标的比较 195

4.3.2 折中方案 201

第四节 发展趋势 205

本章参考文献 210

第5章 预测 211

第一节 引言 211

第二节 制图 212

5.2.1 2D图类型 212

5.2.2 3D图类型 213

5.2.3 3D世界的2D图纸表示 213

5.2.4 比例尺度 217

第三节 声学建模程序 218

5.3.1 引言 218

5.3.2 简史 218

5.3.3 扬声器数据文件 219

5.3.4 声学传输属性 225

5.3.5 吸声材料属性 231

5.3.6 特性总结 231

5.3.7 应用 233

第四节 结论 236

第6章 变量 238

第一节 引言 238

第二节 最小变化理论 240

6.2.1 变化的定义 240

6.2.2 变化的原因和标准变化进程 241

6.2.3 最小变化与最大声压级的关系 249

第三节 扬声器/房间链路:透视比 250

6.3.1 量角器和比萨饼 250

6.3.2 最大可接受变化量 251

6.3.3 非对称覆盖的考虑 251

6.3.4 覆盖弓方法 251

6.3.5 前向的透视比 252

第四节 距离比 252

第五节 最小声级变化 254

单只扬声器 255

第六节 总结 259

第7章 组合 260

第一节 引言 260

7.1.1 耦合的扬声器阵列 261

7.1.2 非耦合扬声器阵列 269

第二节 组合系统的频谱变化 275

7.2.1 透视比、波束宽度和扬声器阶次间的关系 275

7.2.2 扬声器阵列方法 285

第三节 结论 315

7.3.1 扬声器阶次和波束宽度 315

7.3.2 最大功率与最小变化量的关系 315

7.3.3 最小变化量覆盖形状 316

第8章 抵消 318

第一节 引言 318

第二节 抵消的定义 318

第三节 重低音扬声器阵列 319

8.3.1 耦合和非耦合线声源 321

8.3.2 耦合和非耦合点声源 324

8.3.3 端射型 325

8.3.4 双单元直线排列技术 328

8.3.5 反转式扬声器组 328

第四节 结论 329

第9章 技术指标 331

第一节 引言 331

第二节 技术指标的原则 331

9.2.1 技术指标的定义 331

9.2.2 折中的处理原则 332

第三节 通道/系统类型 333

9.3.1 单声道 333

9.3.2 双声道立体声 333

9.3.3 多声道环绕声 334

9.3.4 声源效果 335

第四节 系统的细分 335

第五节 子系统类型 336

9.5.1 主系统 338

9.5.2 侧向补声 338

9.5.3 内补声 338

9.5.4 下补声 338

9.5.5 前区补声 339

9.5.6 延时 339

第六节 挑台战争 339

第七节 缩尺设计 342

9.7.1 功率的缩放比例 342

9.7.2 功率的叠加 343

9.7.3 形状的缩放比例 343

第八节 阵列设计程序 344

9.8.1 主系统设计 344

9.8.2 对称耦合点声源 344

9.8.3 非对称耦合点声源 346

9.8.4 非对称复合耦合点声源 351

9.8.5 对称非耦合线声源 356

9.8.6 非对称非耦合线声源 357

9.8.7 对称非耦合点声源 358

9.8.8 非对称非耦合点声源 360

9.8.9 对称非耦合点目标源 360

9.8.1 0非对称非耦合点目标源 360

第九节 多声道环绕声 360

第3篇 优化 365

第10章 检验 365

第一节 检验的定义 365

第二节 物理测量工具 366

10.2.1 倾角罗盘 366

10.2.2 量角器 366

10.2.3 定角卡片 367

10.2.4 激光笔 367

10.2.5 温度计 368

10.2.6 湿度计 368

第三节 简单的声频测量工具 368

10.3.1 伏特/欧姆表(VOM) 369

10.3.2 极性测量仪 369

10.3.3 监听小盒 369

10.3.4 阻抗测量仪 370

10.3.5 示波器 370

10.3.6 声级计 370

10.3.7 实时分析仪(RAT) 370

第四节 复杂的声频测量工具 372

10.4.1 傅里叶变换 373

10.4.2 分析仪基础 373

10.4.3 信号的平均 380

10.4.4 单通道频谱的应用 383

10.4.5 转移函数的测量 385

第五节 其他复杂的信号分析仪 410

第六节 分析系统 412

参考文献 413

第11章 验证 414

第一节 引言 414

第二节 测试工作的构成 414

11.2.1 测试阶段 415

11.2.2 测试观测点 416

11.2.3 测量的设置 417

第三节 程序 421

11.3.1 噪声与频率的关系 421

11.3.2 总谐波失真+噪声(THD+N) 422

11.3.3 最大输入/输出能力与频率的关系 425

11.3.4 反应时间 428

11.3.5 极性 430

11.3.6 频率响应 431

11.3.7 相频响应 433

11.3.8 压缩 435

第四节 传声器检验 436

11.4.1 传声器的匹配 437

11.4.2 传声器响应 438

第五节 后期校准的检验 439

第六节 其他考虑的因素 443

第12章 校准 444

第一节 校准的定义 444

12.1.1 目标 445

12.1.2 挑战 445

12.1.3 策略 445

12.1.4 技术 446

第二节 校准的方案 446

12.2.1 校准的“无政府状态”性 446

12.2.2 校准的“君主制度”权威性 447

12.2.3 校准的“资本主义”性 447

12.2.4 “民主制度”的校准 447

12.2.5 TANSTAAFL和排序筛选 448

第三节 信息的获取 448

12.3.1 校准的细分 448

12.3.2 物理信息的获取 450

12.3.3 电信息的获取 450

12.3.4 声学信息的获取 453

第四节 程序 478

12.4.1 声学评估 478

12.4.2 声级设定 479

12.4.3 扬声器位置调整 482

12.4.4 均衡 485

12.4.5 延时设定 490

第五节 操作步骤 496

第六节 实际应用 501

第七节 最后的处理 502

审听 502

第八节 优化 503

12.8.1 利用节目素材做声源 503

12.8.2 有观众的情形 504

12.8.3 温度与湿度 504

12.8.4 舞台的声泄漏 505

12.8.5 舞台传声器的叠加 505

12.8.6 反馈 506

12.8.7 多声道节目素材 506

12.8.8 演出时传声器的位置 507

12.8.9 作为节目声道的重低音 508

12.8.10 结语 508

第13章 音响系统应用案例 510

第一节 引言 510

第二节 剧场 510

13.2.1 简介 510

13.2.2 舞台中央位置扬声器的垂直覆盖区域 510

13.2.3 两侧扬声器的垂直覆盖 514

13.2.4 补声系统 517

13.2.5 中央位置扬声器的水平覆盖 520

13.2.6 两侧扬声器的水平覆盖 524

第三节 音乐厅 527

13.3.1 简介 527

13.3.2 水平覆盖 531

第四节 在体育馆内有舞台的演出 533

13.4.1 简介 533

13.4.2 垂直覆盖 533

13.4.3 水平覆盖 535

13.4.4 重低音 537

第五节 带有中央记分板的体育馆 539

13.5.1 简介 539

13.5.2 垂直覆盖 539

13.5.3 水平覆盖 541

第六节 教堂 542

13.6.1 简介 542

13.6.2 水平覆盖 542

后记 545

参考文献 547

词汇表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