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运行的逻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雪冬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113571
  • 页数:30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过去10多年撰写的时政评论、学术随笔的精选。这些文章试图通过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件、国际社会的最新变化进行及时的、理性的思考,以把握当下中国和世界变化的规律,理解现实生活制度良性运行的逻辑,提醒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歧路。

第一部分 时代与理念 1

现时代的期望和前景 3

风险社会离我们有多远? 7

在全球化平台期中国要更有作为 10

不确定时代的标尺 12

弹性社会与我们的精神转型 14

权利觉醒与权利自觉 18

制度绩效困境的六种解释 21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自觉与自省 23

什么是我们追求的现代化? 27

执政方式的现代化与执政理念的改造 29

国家治理现代化热中的冷思考 31

以制度自信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33

社会组织与高质量的民主 37

新的国情与顶层设计 39

警惕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些行为误区 43

更要重视全面深化改革的知识供给侧改革 45

“钉钉子”精神与深化改革 48

走向现实主义 51

政党能力与执政能力建设 53

增强公信力是最大的政绩 55

人民是放在心上的 59

在制度化时代目送“明星”的远去 61

地方政治与地方关怀 66

推动地方政府创新的转型升级 68

地方也是执政合法性的来源 70

地方事件的国际化 72

第二部分 生活与实践 75

开心的能力 77

焦虑之外的关怀 79

压缩的时间,膨胀的欲望 81

又到年终总结时 83

无助感的救赎 85

政府与乡愁 88

弘扬政治中的人性 90

流动社会中的向上流动 93

“小的”也是美好的 95

为什么要保卫社区 97

何处是“基层” 99

“基层”的意义 102

可亲的制度 105

陌生人的社会≠陌路人的社会 107

暴雨收费:小责任与大责任 109

菜价上涨背后 111

温暖的制度 113

安全管制的漏洞 115

红色旅游的意义 118

绿色经济的隐忧 120

品牌认同、信任的限度与消费者主权 122

微博里的公共生活 125

雾霾预警与风险治理 128

突击花钱的制度逻辑 130

大数据时代的“微学习” 132

优秀县委书记评选所感 135

文化是生存的方式 137

第三部分 机制与政策 139

榜样的力量 141

合法性的悖论 143

法治与信任 145

眼球经济和政府美誉度 147

地方公共品的公正性 149

改革试点的变异 153

再论改革试点的变异 156

走出“政策治国” 160

干部制度改革重在建立稳定的预期 162

林州停暖与政策预实验 164

制度评估也应该成为灾后重建评估的内容 166

小组政治与制度弹性 169

新型城镇化与政策的系统性 171

网络与治理 173

限权与放权 176

微博与国家意识的重构 179

制度制衡的意义 183

分权、退出与问责制度 185

国家权力的边界 188

增强正向激励,警惕“疲政” 190

与其治庸治懒,不如透明放权 193

破除“中梗阻”,要靠齐心合力 195

为什么我们的政策容易出现“翻烧饼” 197

形式主义是一种严重的消极腐败 200

社会倒逼与制度性逃避 204

绩效管理与政府转型 207

规范化管理与制度性伤害 210

显绩与潜绩 213

好人政治与好人社会 217

封闭的心灵 219

矫正政府—公民关系的三重情结 222

信访、信息和信任 225

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破除“官民”、“敌我”意识 229

社会管理创新要克服“四心” 232

社会管理改革的现代取向 234

社会管理要以改善社会服务为抓手 237

社会管理切忌政绩冲动 239

第四部分 话语与沟通 243

走向自信而理性的大国 245

一个大国的正常心态 248

平等的关系是更稳定的关系 251

保持治国理政的开放性 255

全球思维与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 257

增强国家软实力首先要遵守现代文明规则 261

“两会”的国际传播意义 264

“后汉学”和陆克文的“诤友”说 266

话语改造也是一场革命 269

政治话语的改造也是有边界的 271

执政地位与话语体系的革新 273

语言与政治生态 278

官员应该在社会舆论构建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280

执政条件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283

从理论创新到理论自信自觉 286

“两会”要更好地发挥议题创制功能 289

环境意识与治理改革 291

政治伦理的边界 293

央地形象为何有差异 295

地方故事与地方形象 297

后记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