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技术的发展 2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问题 3
第三节 课程体系与学习建议 4
历史沿革 5
思考题 6
第二章 城市轨道交通的结构类型 7
第一节 高架区间结构 8
第二节 高架车站结构 12
第三节 地下车站结构 13
第四节 地下区间结构 17
第五节 地面线的路基结构 20
历史沿革 20
思考题 24
第三章 限界 25
第一节 限界的分类 26
第二节 限界制订的原则 30
第三节 制订限界的主要技术参数 31
第四节 设备限界的计算 32
第五节 建筑限界 35
历史沿革 43
思考题 44
第四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45
第一节 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 47
第二节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弯设计 50
第三节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55
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设计 57
第五节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变形计算及裂缝控制 59
第六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弯设计 61
历史沿革 66
思考题 67
第五章 明挖法结构设计 68
第一节 明挖法结构建设及设计流程 69
第二节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 71
第三节 基坑工程中的土压力和水压力 79
第四节 支护结构选型与设计 86
第五节 主体结构设计 107
第六节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的结构设计 112
第七节 盖挖法施工的车站结构设计 119
历史沿革 120
思考题 121
第六章 暗挖结构设计 122
第一节 概述 123
第二节 隧道围岩分级 123
第三节 深埋隧道与浅埋隧道 128
第四节 超前预支护设计 130
第五节 初期支护设计与变形控制 144
第六节 二次衬砌结构设计 150
历史沿革 156
思考题 157
第七章 盾构法隧道设计 158
第一节 盾构法隧道的基本原理 159
第二节 盾构法隧道衬砌结构 161
第三节 盾构隧道的结构设计 165
第四节 联络通道结构设计 184
第五节 平板形钢筋混凝土管片设计实例 186
历史沿革 191
思考题 192
第八章 高架结构设计 193
第一节 设计荷载 194
第二节 结构设计原则 196
第三节 高架轨道交通的下部结构设计 198
第四节 高架轨道交通的上部结构设计 201
第五节 高架梁的结构设计流程 206
第六节 高架轨道交通的防噪结构 207
历史沿革 209
思考题 210
第九章 路基工程 211
第一节 路基结构 212
第二节 路基本体工程 218
第三节 路基排水及防护工程 221
第四节 路基支挡工程 223
第五节 软土地基路基沉降控制 228
历史沿革 232
思考题 232
第十章 地下结构防水 233
第一节 渗漏水形式及危害 234
第二节 防水材料 236
第三节 防水原则及等级 241
第四节 明挖结构防水 244
第五节 接缝的防水 247
第六节 盾构法隧道结构防水 254
历史沿革 259
思考题 261
第十一章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 262
第一节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特点 263
第二节 明挖法施工 264
第三节 暗挖法施工 268
第四节 盾构法隧道施工 281
第五节 高架施工 294
历史沿革 298
思考题 299
第十二章 信息化施工监测技术 300
第一节 信息化施工控制方法及流程 301
第二节 施工监测方案的设计 302
第三节 监测数据的处理 319
历史沿革 324
思考题 324
第十三章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组织 325
第一节 概述 326
第二节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328
第三节 编制依据 332
第四节 工程概况 332
第五节 施工部署 333
第六节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337
第七节 施工场地布置 340
第八节 施工进度计划 345
第九节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347
历史沿革 348
思考题 349
第十四章 轨道交通工程BIM技术 350
第一节 概述 350
第二节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 352
第三节 轨道交通工程采用BIM系统功能 354
第四节 协同设计及应用案例 361
历史沿革 365
思考题 366
参考文献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