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理法方药临床应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振亮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13246934
  • 页数:322 页
图书介绍:《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历史的长河将其割裂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并被奉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唐宋以降,一直为学习中医必读之书。但因其成书年代久远,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对初学者来讲,甚难得其要领而入其门。中医临床实践证明,掌握仲景学术“活”的灵魂,在其理法指导下灵活机变,熟其理、明其法、晰其方、用其药,药配其方,方随其法,法遵其理,“随手拈来,便是一方”。这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根本保证。本着这一宗旨,笔者根据自己三十余年的临床和教学体会,并撷历代先贤名家在仲景学术理法方药运用方面的成就,著成《张仲景理法方药临床应用》一书。全书分为四章。第一章“理”,它是张仲景治疗实践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医临床必须遵循的指导性原则。第二章“法”,分为六经辨证原则和脏腑辨证原则,主要总结分析仲景六经病辨治和脏腑病相关辨治的方法。第三章“方”,以解表、清热、和解、通下、利水祛湿、温里、逐水、补益、祛痰、理血、固涩、涌吐、外治等法为纲,各方证治法为目,分门别类对仲景的组方思路进行仔细的剖析。第四章“药”, 从药症对应、药机对应、性味配伍、相反相成等方面,总结分析了仲景用药的习惯和规律

第一章 理 1

第一节 治病原则——随证治之 1

第二节 治病目的——阴阳自和 2

第三节 治病手段 4

一、扶正祛邪(包括扶阳气存阴液) 4

二、四因制宜 9

三、因势利导 14

四、先后缓急 19

第四节 病证辨治原则 24

一、六经病辨治原则 25

二、脏腑病辨治原则 33

第二章 法 84

第一节 解表法 84

一、发汗解表 84

二、表里双解 89

三、扶正解表 93

第二节 清热法 96

一、清宣膈热 97

二、清阳明胃热 99

三、清脏腑热 100

四、清热解毒 110

第三节 和解法 113

一、和解少阳 114

二、调和肝脾 119

三、调和肠胃 120

第四节 通下法 123

一、通腑泻热 124

二、温下寒实 129

三、润肠通下 130

四、通瘀破结 131

第五节 利水祛湿法 134

一、辛温散寒除湿 135

二、清热利湿 139

三、利水渗湿 143

四、温化水湿 150

第六节 温里法 161

一、温中祛寒 162

二、温通心阳 171

三、温通胸阳 174

四、温经散寒 177

五、回阳救逆 184

第七节 逐水法 189

一、攻逐水饮 190

二、攻逐水饮,相反相成 191

三、分消水饮,导邪下行 191

四、温化蠲饮,苦寒泻热 192

五、泻热逐水破结 192

六、泻热逐水,峻药缓攻 193

七、逐水清热,软坚散结 194

八、温寒逐水,涤痰破结 194

九、泻肺逐水 194

第八节 补益法 195

一、补阳 196

二、补阴 197

三、阴阳双补 199

第九节 祛痰法 200

一、燥湿化痰 201

二、清热化痰 203

三、温化寒痰 205

四、利窍涤痰 207

第十节 理血法 208

一、活血祛瘀 209

二、止血 222

第十一节 固涩法 225

一、涩肠固脱止利 226

二、温中固脱止利 226

三、敛肺涩肠,止利固脱 227

第十二节 涌吐法 227

第十三节 针灸、外治 228

一、针刺法 228

二、灸法 233

三、外治法 236

第十四节 其他治法 239

一、寒温并用,安蛔止痛 240

二、杀虫补虚 240

三、发越郁阳,清上温下 241

四、甘平和胃,安蛔止痛 242

五、破滞除痹,排脓补虚 242

六、解毒排脓,调和营卫 242

七、祛痰截疟 243

八、通阳散结,调和阴阳 243

九、祛湿散水 243

第三章 方 245

一、桂枝剂配伍 245

二、麻黄剂配伍 253

三、葛根剂配伍 260

四、桂枝附子剂配伍 261

五、五苓剂配伍 262

六、抵当剂配伍 264

七、陷胸剂配伍 266

八、泻心剂配伍 268

九、白虎剂配伍 270

十、承气剂配伍 271

十一、栀子豉剂配伍 274

十二、茵陈蒿剂配伍 275

十三、柴胡剂配伍 276

十四、黄芩剂配伍 278

十五、理中剂配伍 279

十六、四逆剂配伍 282

十七、附子剂配伍 284

十八、茯苓剂配伍 287

十九、栝楼剂配伍 290

二十、半夏剂配伍 291

二十一、乌头剂配伍 292

二十二、百合剂配伍 293

二十三、桔梗剂配伍 294

二十四、当归剂配伍 295

二十五、防己剂配伍 297

二十六、白头翁剂配伍 299

二十七、橘皮剂配伍 299

二十八、鳖甲剂配伍 300

二十九、滑石剂配伍 301

三十、矾石剂配伍 302

三十一、大枣剂配伍 303

三十二、枳实剂配伍 303

三十三、蜀漆剂配伍 304

三十四、乌梅剂配伍 304

第四章 药 306

第一节 药症对应 306

第二节 药机对应 309

第三节 性味配伍 311

一、辛甘化阳 311

二、辛开苦降 312

三、辛散酸收 312

四、酸甘化阴 313

五、酸苦涌泄 313

六、甘淡利湿 313

七、甘补苦泻 314

八、咸寒反佐 314

第四节 相反相成 314

一、寒热并用 315

二、升降相因 316

三、补泻兼施 317

四、敛散结合 319

五、刚柔相济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