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驱动因素分析 1
1.1 自然因素 1
1.2 经济因素 6
1.3 社会因素 10
1.4 文化因素 14
第2章 生态建设驱动力耦合-协同理论 18
2.1 四轮驱动力耦合理论 18
2.1.1 系统耦合模型的类别 18
2.1.2 不同耦合模型的异同 19
2.1.3 现有研究的评述 19
2.2 四轮驱动因素耦合方式 21
2.2.1 驱动因素的关联强度耦合:直接驱动与间接驱动 21
2.2.2 驱动因素的生成来源耦合:内生驱动力和外生驱动力 22
2.2.3 驱动因素的作用序列耦合:内层、中层、外层 23
2.3 复合协同驱动力 23
2.3.1 协同的主导因素:先决条件 24
2.3.2 优化的重要工具:利益机制 26
2.3.3 优化的前提基础:生态价值观 27
第3章 林业生态建设驱动力分析方法学 28
3.1 研究方法 28
3.1.1 系统动力学 28
3.1.2 德尔菲法 29
3.1.3 层次分析法 30
3.1.4 因子分析法 31
3.1.5 DPSIR模型方法 32
3.1.6 灰色关联度分析 33
3.2 技术路线 34
3.3 研究地介绍 35
3.3.1 延庆自然状况概述 35
3.3.2 延庆生态建设状况概述 35
第4章 自然驱动的压力-响应(DPSIR)模型 37
4.1 自然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 37
4.1.1 气候因子 39
4.1.2 水文特征 41
4.1.3 土地特征 42
4.1.4 生物因子 44
4.1.5 自然干扰 47
4.2 生态建设自然驱动因素指标选择 50
4.2.1 气候因子指标 51
4.2.2 水文条件指标 52
4.2.3 土地条件指标 54
4.2.4 生物因子指标 55
4.2.5 自然干扰指标 57
4.2.6 指标综合 59
4.3 生态建设自然驱动力案例研究——延庆 60
4.3.1 延庆县生态建设自然驱动力DPSIR评价模型 60
4.3.2 延庆生态建设自然驱动力关联度分析 66
4.3.3 延庆生态建设自然驱动力指标因子分析 67
4.3.4 延庆生态建设自然驱动力重要指标 69
4.4 结论与讨论 70
4.4.1 结果分析 70
4.4.2 讨论与展望 71
第5章 经济驱动的成本-效益模型 73
5.1 生态建设的经济学特性 73
5.1.1 生态建设的准公共物品性质 73
5.1.2 生态建设的外部经济性 74
5.2 生态建设经济驱动的理论内涵 75
5.3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76
5.3.1 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 76
5.3.2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77
5.3.3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79
5.4 生态建设经济驱动模型构建 79
5.4.1 生态建设经济驱动模型指标选取原则 80
5.4.2 生态建设经济驱动模型指标 80
5.4.3 经济扩张力模型 84
5.5 生态建设经济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延庆县为例 86
第6章 社会驱动的福利-责任模型 89
6.1 生态与社会的关系:理论进展及社会的调节力 89
6.1.1 理论基础:环境社会科学 89
6.1.2 研究进展 89
6.1.3 社会调节:基于“生态福利-社会责任” 90
6.2 生态建设的社会驱动评价指标体系 91
6.2.1 指标选择 91
6.2.2 指标体系构建 97
6.3 北京市延庆县生态建设社会驱动评价分析 99
6.3.1 延庆县社会驱动评价指标选取 99
6.3.2 延庆县社会驱动评价分析方法 100
6.3.3 延庆县各年社会驱动力分析 105
第7章 文化驱动激励-约束模型 106
7.1 文化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106
7.1.1 自然生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106
7.1.2 文化对生态建设的驱动作用 112
7.1.3 文化与生态实践的相互关系 119
7.2 文化驱动的指标选择 122
7.2.1 指标选择原则 122
7.2.2 文化驱动指标体系 123
7.2.3 各项指标说明 124
7.3 驱动力指数与激励约束模型 133
7.3.1 文化驱动力指数 133
7.3.2 文化驱动的激励-约束模型 135
7.4 延庆县文化驱动案例研究 138
7.4.1 文化驱动指标的确立 138
7.4.2 文化驱动力指标变化与分析 139
第8章 生态建设驱动力耦合-优化模型 146
8.1 生态建设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 146
8.2 生态建设系统模型构建 147
8.2.1 生态建设产出指标 147
8.2.2 自然条件指标 148
8.2.3 经济指标 149
8.2.4 社会指标 149
8.2.5 文化指标 149
8.2.6 重点指标选取 152
8.3 生态建设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方法 152
8.3.1 因果关系图的绘制 152
8.3.2 模型及参数计算 154
8.3.3 系统仿真 154
8.4 模型研究结果及模拟 154
8.4.1 重点指标选取 154
8.4.2 模型构建及参数估计 155
8.4.3 驱动力效果模拟 156
第9章 生态建设的管理创新研究 158
9.1 自然驱动的承载力管理 158
9.1.1 水资源承载力管理 158
9.1.2 土地资源承载力管理 160
9.1.3 气候资源承载力管理 161
9.1.4 生物资源承载力管理 162
9.2 经济扩张力管理 164
9.2.1 生态建设经济驱动管理的相关概念 164
9.2.2 公众参与下的生态建设行为 166
9.2.3 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的驱动模式 167
9.2.4 生态建设的社会场域 169
9.2.5 基本过程——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的生态建设响应 170
9.2.6 运行机制 174
9.3 社会调节力管理 176
9.3.1 生态建设社会管理机制 176
9.3.2 非公有成分社会主体参与管理 176
9.3.3 城镇社会发展的管理 177
9.3.4 社会和谐因子管理 177
9.3.5 公民社会发展环境管理 177
9.4 文化引导力管理 177
9.4.1 培养生态人格 177
9.4.2 创新生态科技 179
9.4.3 完善生态制度 180
9.4.4 倡导生态美学 184
9.5 综合驱动力管理 185
9.5.1 综合管理体系 185
9.5.2 管理创新政策建议 186
参考文献 188
附录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