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发展转型的可为之道 2
电大与开大 2
转型与新型 9
开放与放开 39
文化内涵建设 44
师资队伍建设 49
学分银行建设 53
校企合作的“融合” 65
校馆合作的“互动” 70
职业教育的“增能” 74
继续教育的“常态” 82
“一带一路”行动 94
第二篇 参与社区的可为之道 104
社区教育的“学习型” 104
社区教育的“研究性” 108
社区教育的“体系性” 114
社区教育的“终身性” 121
社区教育的“文化性” 127
社区教育的“治理性” 130
社区教育的“可为性” 135
社区教育的“供给侧” 139
社区教育的“共同体” 145
社区教育的中国进行时 153
社区教育的苏州进行时 158
社区教育的党建区域化 164
社区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意见》 167
社区教育的“加快发展”《意见》 171
第三篇 服务社会的可为之道 176
公共服务和公共决策 176
教育培训的精准发力 181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189
禁毒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193
全民学习服务的模式研究之一:理论背景分析 198
全民学习服务的模式研究之二:基于政策报告 209
全民学习服务的模式研究之三:发展现状分析 213
全民学习服务的模式研究之四:过程性转变 220
全民学习服务的模式研究之五:体验式学习 227
全民学习服务的模式研究之六:教育价值链 233
全民学习服务的模式研究之七:学习服务体系 239
第四篇 在线学习的可为之道 248
远程教育的“在线化” 248
远程教育的“网络化” 254
远程教育的“场景化” 258
远程教育的“区块链” 263
阿里生态与映客直播 270
大数据的区域融合 274
大数据的“三个如何” 277
互联网思维中的人才培养 284
第五篇 多元教育的可为之道 292
城乡教育 292
乡村教育 297
非遗教育 302
游学教育 306
民俗教育 313
国民教育 318
生命教育 322
老年教育 329
健康教育 341
后记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