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形容词修饰语研究现状 1
1.1 形容词修饰语简介 1
1.2 形式语义学研究综述 1
1.2.1 谓词及其演算 2
1.2.2 叠置原理 3
1.2.3 形容词修饰语的挑战 4
1.2.4 两种处理:函子与带参数的谓词 5
1.2.5 使用条件问题及其研究动向 8
1.3 认知语义学研究综述 9
1.3.1 选择性修饰模型 10
1.3.2 联结主义选择性修饰模型 12
1.3.3 意义生成模型 14
1.4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中的相关问题 16
1.4.1 形容词词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16
1.4.2 形容词词类划分的理据 17
1.5 小结 19
第二章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视点下的形容词修饰语研究 20
2.1 引言 20
2.2 词典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21
2.3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研究动态 23
2.3.1 学习词典的定位和特点、原则 23
2.3.2 双语词典编纂的改进 25
2.3.3 计算机技术的采用 27
2.3.4 遗留问题 28
2.4 本书的进一步研究 30
2.4.1 研究对象的转换 30
2.4.2 研究方法的改进 32
2.4.3 研究目的、意义的明确 32
2.4.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章节安排 34
第三章 形容词多义性的表征 36
3.1 四种多义性表征理论 36
3.1.1 经典理论 36
3.1.2 原型理论 37
3.1.3 关系理论 38
3.1.4 “内涵逻辑”理论 39
3.2 两种主要的语义分析方法 40
3.2.1 语义关系分析法 41
3.2.2 语义特征分析法 42
3.3 汉语形容词的综合表征方法 45
3.3.1 研究范围的确定 45
3.3.2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释义体系 46
3.3.3 汉语形容词的表征方式 48
3.4 本章小结 51
第四章 “值—特征—实体”的联结 53
4.1 汉语形容词概念语义模型 53
4.2 值与多个特征的联结 54
4.2.1 多义性的表征 54
4.2.2 多义形名组合的计算 54
4.3 特征设置的相对性 56
4.4 语义工程中特征的设置 58
4.4.1 WordNet 59
4.4.2 CCD 62
4.4.3 《现代汉语语义词典》 64
4.4.4 HowNet 66
4.5 基于《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特征库 67
4.5.1 设置思路的转变——从专家范畴到大众范畴 67
4.5.2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提供的特征 68
4.6 特征名的补全 69
4.6.1 特征名的显现 70
4.6.2 特征名的预测 70
4.7 本章小结 73
第五章 “大”字模型在学习词典编纂中的运用 75
5.1 “大”的同义词、反义词和特征 75
5.2 “大”字语义模型简图 79
5.3 在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中的运用 83
5.3.1 同义词的处理模式 83
5.3.2 示例的区分 85
5.4 本章小结 88
第六章 形容词概念属性自动提取模型研究 90
6.1 概念属性的提取模型 90
6.2 词典预处理 91
6.2.1 词典释义分词 91
6.2.2 切分标注结果的表示 91
6.2.3 切分标注结果的表示SEGPOS系统实现 92
6.3 训练集 94
6.4 模板生成算法 96
6.4.1 词频分析法原理 96
6.4.2 词频分析法性能分析 99
6.4.3 最长公共子串 99
6.4.4 最长公共子串性能分析 101
6.4.5 模式匹配法原理 103
6.5 结果筛选和分析 104
6.5.1 对词频分析法的结果筛选 104
6.5.2 对最大公共子串的结果筛选 107
6.5.3 对模式匹配法的结果筛选 109
6.5.4 结果分析 112
6.6 概念属性的应用 113
6.6.1 同(近)义词的抽取 113
6.6.2 反义词的抽取 114
6.7 本章小结 116
第七章 结论 118
7.1 总结 118
7.2 展望一 119
7.2.1 语义模型的心理学测验 119
7.2.2 语义模型的计算机模拟 120
7.3 展望二 120
附录 122
参考文献 141
后记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