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史料学的范围和内容 2
第二章 论目录 12
第三章 奴隶社会时期(商至西周)哲学史史料 24
第四章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哲学史史料(一) 35
一 《论语》 35
二 《墨子》 40
三 《孟子》 46
第五章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哲学史史料(二) 49
一 《管子》 49
二 《老子》 52
三 《庄子》 58
第六章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春秋战国)哲学史史料(三) 63
一 名家的著作 63
二 《慎子》和《商君书》 69
三 《荀子》 71
四 《韩非子》 73
五 《吕氏春秋》 74
第七章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前期封建制发展时期(汉至晋)哲学史史料(一) 77
一 《新语》和《新书》 77
二 《礼记》 78
三 《春秋公羊传》 82
四 《春秋繁露》 87
五 《淮南子》 89
六 谶纬 91
七 《太玄经》和《法言》 94
八 辑佚书 95
第八章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前期封建制发展时期(汉至晋)哲学史史料(二) 96
一 桓谭《新论》 96
二 《白虎通义》 98
三 《论衡》 100
四 《灵宪》 104
五 《潜夫论》 105
六 《昌言》 105
七 《太平经》 106
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前期封建制发展时期(汉至晋)哲学史史料(三) 108
一 何晏、王弼的著作 108
二 阮籍、嵇康的哲学著作 111
三 《抱朴子》 113
四 《崇有论》 114
五 《庄子注》 115
六 《列子》 119
七 僧肇和慧远的著作 123
八 范缜《神灭论》 125
九 《弘明集》 126
十 《世说新语》 126
第十章 后期封建制发展时期(唐至清)哲学史史料(一) 128
一 《大乘起信论》 128
二 《大乘止观法门》 129
三 《成唯识论》 129
四 《华严金师子章》 130
五 《原人论》和《禅源诸诠集都序》 131
六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131
七 《广弘明集》 132
八 柳宗元的著作 132
九 刘禹锡的著作 136
十 韩愈、李翱的著作 137
十一 唐代其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 137
十二 唐代类书 138
十三 《全唐文》 139
第十一章 后期封建制发展时期(唐至清)哲学史史料(二) 141
一 李觏的著作 141
二 王安石的著作 142
三 《梦溪笔谈》 145
四 周敦颐的著作 145
五 邵雍的著作 146
六 张载的著作 147
七 二程的著作 148
八 朱熹的著作 150
九 陆九渊的著作 153
十 陈亮的著作 154
十一 叶适的著作 154
十二 《古尊宿语录》 155
十三 《伯牙琴》 155
十四 宋朝的类书 156
第十二章 后期封建制发展时期(唐至清)哲学史史料(三) 158
一 王守仁的著作 158
二 王廷相的著作 161
三 何心隐的著作 162
四 李贽的著作 163
五 方以智、唐甄、熊伯龙的著作 164
六 黄宗羲的著作 165
七 王夫之的著作 167
八 颜元、李塨的著作 169
九 戴震的哲学著作 170
第十三章 近代时期哲学史史料(一) 171
一 龚自珍的著作 171
二 魏源的著作 173
三 太平天国文件 174
四 “戊戌变法”以前关于变法的著作 177
五 康有为的著作 180
六 严复的著作 185
七 谭嗣同的著作 186
八 戊戌变法时期反动派的著作 187
第十四章 近代时期哲学史史料(二) 189
一 《民报》 189
二 孙中山的著作 190
三 章炳麟的著作 194
四 “五四”前后哲学史史料 196
附录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参考资料 197
史料学的范围和内容部分 197
目录部分 200
商至西周部分 217
春秋战国部分(一) 224
春秋战国部分(二) 231
春秋战国部分(三) 240
汉至晋部分(一) 247
汉至晋部分(二) 257
汉至晋部分(三) 268
唐至清部分(一) 286
唐至清部分(二) 295
唐至清部分(三) 303
近代部分 313
人名索引 319
书篇名索引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