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之慧心 2
母生嫂养 2
满月乞名 3
四岁问天 5
发蒙读书 7
不受华衣 9
疑解有子之言 10
义门洗“理” 11
讨橘 14
“跟屁虫” 16
伊川与孔孟之言不同 17
欲得佳婿,无逾此郎 19
二、少年之悟心 22
负笈疏山 22
闻鼓有觉 24
许忻赠书 25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27
参悟禅机 29
四字简解《易经》艮卦 30
何为异端 31
心怀饥歉忧 33
学必到心斋 34
剪指甲习射 36
鬼谷传《心说》 37
大人诗 39
三、青年之砺心 42
天下第一棋手 42
管家三年 43
大镢头深耕的启示 44
匪寇也存善心 45
存斋先生 46
一封不媚俗的贽见信 48
中举 50
落榜收徒 52
而立晚婚 54
初识东莱先生 55
必是江西陆子静 57
天子门生 58
诸贤京城从游 60
四、中年之洞心 64
双明阁点化杨简 64
开辟槐堂书院 66
槐堂气象 67
师生同心 69
为继母邓氏丁忧 70
刘尧夫问“大” 71
锄头和斧头 72
红烧鱼头 73
镜中观花 74
傅梦泉辨志 75
规矩 76
发明本心 78
为学只是为做人 79
尧舜与人同耳 81
翻乱文字与跷二郎腿 82
老兄必无悦色之心 83
顺风吹火与另起炉灶 84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 85
识得济道,便是文王 87
寻余昌言不遇 88
某亦不过如此说 90
槐堂斋长邓约礼 90
高徒董德修 92
大冶心儒万正淳 93
独念心师已久 95
金华之会 97
伯恭之约 98
兄弟之辩 100
鹅湖之会 102
义社将兵 104
朱陆和诗 106
敬斋记 108
已有此溪山,还有此佳客否 109
白鹿洞讲经 111
克己之勇与服善之诚 113
太极之辩 114
陆九龄之逝 116
贵中国说 118
假馆待客 120
儒释之辨 121
畅游西湖 122
推广社仓 124
上殿轮对 126
政坛盟友 128
生祠祭祀 129
下楼之觉 131
詹阜民问“礼” 132
某何尝不教人读书 134
只是比他人读得别些子 136
规劝谢希孟 136
九渊罢官 138
冲雪惜别 139
五、晚年之归心 142
父老听讲 142
风俗由天亦由人 144
选址应天山 145
荐贤桂店 147
书院落成 148
书院开学 150
捐奁办学 153
伐松之盗 154
改名象山精舍 157
贵溪重修县学记 159
父子治丧 161
天师与心师之谊 162
杖藜来入白云堆 164
莫未至无饭吃否 166
鹇毛养金羽 167
知己不美而改之 168
唯有云台山岿然 169
一个学生之死 170
划时代的一声断喝 172
道在迩而求之远 174
和协辑睦,人所愿也 177
为被免的县尉呐喊 179
胜心 180
李杜陶皆有志于吾道 182
朱元晦泰山乔岳 184
执子云之手 185
今之学者为谁 187
切已自反,改过迁善 188
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190
家有壬癸神,能供千斛水 191
狮子和狂狗 192
以“本”名斋 193
惜乎此人亡矣 194
到底根株只此心 195
石湾为乡亲求雨 196
为伯虎改名 198
带病挈家上任 200
二十多天筑起荆门城 201
罢“三引” 202
穷快活 204
儒将陆知军 206
必先正人心乎 207
为谢荆门三益友 209
死亦自然 210
魂归青田里 212
四大儒祭吊 214
谥曰“文安” 215
定居西源 217
精神永存 219
附录 陆九渊年谱新编 222
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