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导言 1
0.1 笔法研究之缘起 1
0.2 对“用笔千古不易”的不同理解 6
0.3 喊冤的却是新冤案的制造者——否定冯承素《兰亭序》唐摹本是一场闹剧 9
第一部分 顺着毛笔的笔性 17
1 古有笔法 17
1.1 李斯 17
1.2 四百年后李斯笔法被蔡邕发现 17
1.3 锺繇掘韦诞墓 18
1.4 盗墓故事的真实性 20
2 魏晋笔法失传的原因 22
2.1 唐末的战乱及北宋的“靖康之变” 22
2.2 笔法传承谱系的中断 22
2.3 东晋门阀士族对笔法的垄断 24
2.4 印刷术的普遍使用 27
2.5 经卷抄写日渐式微 28
2.6 不讲唐法,何论魏晋 28
3 先秦笔法 30
3.1 何为“篆” 30
3.2 篆书笔法 32
3.3 锥画沙 33
3.4 印印泥 35
3.5 隶变 37
4 魏晋笔法 40
4.1 社会大背景 40
4.2 奇怪的社会现象 42
5 细说魏晋笔法 55
5.1 “席地而坐”与以席为主的书写方式 55
5.2 “踞胡床”与以床榻为主的书写方式 55
5.3 “几”的用途 57
5.4 晋代的纸 60
5.5 晋代的笔 62
5.6 单苞执笔法 64
5.7 对孙过庭《书谱》中一两个观点的理解 73
5.8 对周汝昌先生“芒角”说的理解 74
5.9 高桌高椅的出现既是魏晋笔法的终结者更是催生唐代笔法的稳婆 76
6 自然天成王羲之 78
6.1 “截拽”是王羲之结字的诀窍 79
6.2 “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是王羲之结字之天机 88
6.3 关于《草诀歌》 90
7 唐人笔法——拨灯法 92
7.1 “拨灯法”的含义 92
7.2 是拨“灯”还是拨“镫” 95
7.3 内擫与外拓 98
7.4 新解五字与五指的对应关系 105
8 永字八法 107
8.1 “八法”是点画的名称 107
8.2 八字是点画的形态 108
8.3 “八法”是笔法 108
9 第一种盛唐——楷书 113
9.1 初唐的楷书 113
9.2 笔法回顾 114
9.3 盛唐楷书 115
9.4 唐代书法繁盛的社会原因 117
10 第二种盛唐——狂草 120
10.1 “二王”笔法在唐代的最后一位守护神——孙过庭 120
10.2 唐代狂草的奠基者——张旭 123
10.3 唐代狂草的确立者——怀素 129
第二部分 “笔笔中锋”论是皇帝的新衣 135
11 商榷近代“中锋论” 135
11.1 “笔笔中锋”论是我国书法无法前行的一块绊脚石 135
11.2 书写的实践证实了“笔笔中锋”论之偏颇 137
11.3 值得商榷的所谓的“运笔路线图” 138
第三部分 寻找丢失的笔法 151
12 用笔千古不易 151
12.1 毛笔的运动方式——循着自然的规律 151
12.2 运用毛笔的方式——顺着毛笔的笔性 155
12.3 运笔方式及隶书、唐楷的形成 164
12.4 转腕成就了唐代狂草 165
12.5 形质与情性 167
13 书法中的“势” 169
13.1 柳字失势 169
13.2 什么是势? 171
13.3 书法创作中存在着两大势 171
14 中西方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道路 192
14.1 写实的西方艺术 195
14.2 写意的中国书法 195
14.3 写实艺术的理论基础是科学 196
14.4 中国书画是写意的艺术 197
15 中华书法的理论基础——道 211
15.1 盘古开天 212
15.2 伏羲画卦 212
15.3 老子说“道” 213
15.4 “法地、法天”的“形而下”阶段 215
15.5 “法道”的“形而上”阶段 216
15.6 书写使书法进入“法自然”的最高阶段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