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爱罢何所余? 1
理论与常识 7
理论与文学实践 10
理论、批评、历史 13
单一理论或多个理论 15
“文论”或“文学理论” 16
简化为要素的文学 17
第1章 文学 21
文学的外延 24
文学的内涵:功能 27
文学的内涵:内容的形式 30
文学的内涵:表达形式 32
文学性或偏见 34
文学就是文学 37
第2章 作者 39
论作者死了 41
“意图”(voluntas)与“行为”(actio) 45
寓意与文献学 48
文献学与阐释学 52
意图与意识 57
对齐法 60
“第一手信息”(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 63
意图或一致性 67
反对意图论的两个论据 71
回归意图 76
意思非意义 77
意图不同于构思 82
关于意图性的推定 84
第3章 世界 89
破除“模仿” 91
蜕化的“模仿” 95
现实主义:反映或规约 99
指涉幻象与互文性 102
有争议的术语 107
反模仿论的批评 108
语言的任意性 115
辨别式模仿 120
虚幻世界 126
书的世界 129
第4章 读者 131
被忽视的阅读 132
读者的反抗 135
接受与影响 138
隐性读者 139
开放的作品 145
期待视野(幽灵) 147
作为阅读模型的体裁 148
脚踏自由之轮的阅读 150
读者身后 154
第5章 风格 156
风格面面观 157
语言、风格、写作 164
对风格的呵斥 167
标准、偏离、语境 171
作为思想的风格 175
风格归来 178
风格与样例 180
标准或范型 183
第6章 历史 185
“文学史”与“文学的历史” 188
文学史与文学批评 191
观念史、社会史 193
文学演变 197
期待视野 198
改头换面的文献学 203
是历史还是文学? 206
历史即文学 210
第7章 价值 213
诗歌大多拙劣,但仍是诗歌 215
美学幻象 218
何谓经典? 222
文学中的民族传统 227
拯救经典 229
对客观主义最后的辩护 234
价值与后世 237
走向温和的相对主义 240
结论:理论探险 243
理论或虚构 244
理论与“语言层级” 245
理论与困惑 248
致谢 250
参考书目 252
人名索引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