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部分 文化洗牌——拆除和重置文化观念 23
第一章 论莱辛《金色笔记》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再思考 23
第一节 哲学性地审视人和人性 23
第二节 历史主义观念 25
第三节 本质主义观念 29
第四节 不确定性观念 31
第二章 论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身份建构 36
第一节 解阈理论和身份建构 36
第二节 萨拉主体身份的建构 40
第三节 萨拉主体身份的特征 48
第三章 论阿克罗依德《霍克斯默》中的空间建构法则 50
第一节 空间转向和《霍克斯默》的空间书写 51
第二节 物质空间和大脑空间的博弈 54
第三节 乌托邦和异托邦的矛盾运动 59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空间观 65
第四章 论里斯《茫茫藻海》对克里奥耳女人之疯狂的重写 67
第一节《简·爱》中伯莎的疯狂 68
第二节《茫茫藻海》对伯莎母女疯狂的重写 71
第三节《茫茫藻海》之民族书写的思想价值 80
第五章 论鲁西迪《午夜之子》中萨里姆民族身份的构成 83
第一节 萨里姆身份的构成和身体伤疤 83
第二节 宗教成规和耳聋 86
第三节 社会暴力和秃子、断指 89
第四节 种族主义和失忆 90
第五节 暴政和“月亮瓣儿” 93
第六节 萨里姆的身份特点 96
第七节 萨里姆:印度族群身份的隐喻 96
第二部分 文化洗牌——拆除和重置文化图式 101
第六章 论斯威夫特《水之乡》对现代宏大叙事的解构 101
第一节 质疑进步解放论 101
第二节 革命者的故事 103
第三节 征服者的故事 105
第四节 解释者和陈述者的故事 109
第五节 启蒙者的故事 111
第六节 回到现实 113
第七章 论巴恩斯《10 1/2章世界史》的解界域化书写 118
第一节 后结构思潮和《世界史》的解界域化表征 119
第二节 拆解树形历史模式 124
第三节 建构块茎形文化活动方式 130
第八章论《靛蓝色,或海域绘图》对《暴风雨》的后殖民重写 134
第一节 沃纳和《暴风雨》的重写 135
第二节 还原印第安人的本色 137
第三节 揭露欧洲人的面目 142
第四节 绘制后现代生活蓝图 147
第三部分 文学重建——解构和重构创作理路方法 157
第九章 论里斯《茫茫藻海》的重写性 157
第一节 从改写经典文本入手 157
第二节 质疑民族主义话语 161
第三节 让事实说话 163
第十章 论莱辛《金色笔记》对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反思批判 168
第一节 尝试新形式 168
第二节 解构现实主义 173
第三节 解构现代主义 178
第四节 探索新方法 182
第十一章 论拜厄特《占有》的“策略”法 186
第一节“拥抱事物本身” 187
第二节 聚焦于矛盾变化的历史人物 193
第三节 塑造丰富复杂的文学形象 195
第四节“策略”法的特性 201
第四部分 文学重建——解构和重构叙写方式 205
第十二章 论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元小说和互文性 205
第一节 解构传统 206
第二节 互文性 208
第三节 元小说 213
第四节 转向小说语言话语 220
第十三章 论鲁西迪《午夜之子》对故事讲述形式的借鉴 222
第一节 借鉴《一千零一夜》 222
第二节 框架结构 224
第三节 多重故事和寓言性 228
第四节 实幻不分 234
结论 238
参考文献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