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教育学问题与创意经济 1
第一节 十年教学回顾与反思 1
第二节 中产阶级化 10
第三节 不安稳的生活? 13
第一章 从俱乐部到公司:创意世界加速,政治文化衰减 18
第一节 新文化经济里的“艺术实验室” 18
第二节 上了嘉宾名单吗?俱乐部文化的社交性如何起作用? 21
第三节 独立设计师的消亡? 27
第四节 远程孵化人才的寂寞 30
第二章 解析创意劳动的政治 34
第一节 创意生活的浪漫色彩 34
第二节 在创意劳动中再造中产阶级 43
第三节 佛罗里达效应:“一切都是玫瑰色的” 46
第四节 潮人经济的政治? 51
第五节 数字工匠 54
第六节 无产阶级的夜晚 57
第三章 作为人力资本的艺术家:新工党,创意经济,艺术世界 61
第一节 作为劳动改革的创意 61
第二节 作为人力资本的艺术家 70
第三节 艺术家主体的“类型” 76
第四节 介入社会的艺术家 80
第五节 “全球艺术家”的作为 81
第六节 地位不安稳的艺术家 84
第四章 后福特主义的性别:“激情工作”、“风险阶级”和“自己的生活” 87
第一节 风险阶级和性别流动 87
第二节 伯明翰对博洛尼亚:工人主义与阶级斗争的成败? 93
第三节 情感性劳动 102
第四节 工作表现的性别差异 106
第五章 柏林时尚:城市空间,女性职业生活,初创的社会企业? 113
第一节 导语 113
第二节 柏林:不是购物城? 117
第三节 暂用空间制度 119
第四节 后福特主义之后的时尚生产 122
第五节 “为工作而工作” 125
第六节 时装艺术 130
第七节 创造就业机会的沙龙?初创的社会企业 134
第八节 本章小结 139
第六章 干得好的工作?理查德·桑内特和新工作模式 142
第一节 平凡工作礼赞 142
第二节 柜台背后的故事 149
第三节 城市自传式研究路径 151
第四节 “没有长久的关系” 152
第五节 艺术家、工匠、母亲、城市居民 154
第六节 新手工艺人 158
第七章 结语:欧洲的视角 166
第一节 工作方式的变化 166
第二节 两个培训计划:巴勒莫项目和斯波莱托项目 169
第三节 为人人的工作项目? 177
第四节 社会企业故事:按绩效计酬? 179
第五节 创意商学院 183
参考文献 186
译者后记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