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产品犯罪概述 1
第一节 产品的概念与范围 1
一、产品的概念 1
二、我国现行立法上“产品”概念的解析 4
三、我国刑法中的“产品”范围的检视 7
第二节 我国产品犯罪立法的历史沿革 14
一、产品犯罪的立法沿革 14
二、对我国产品犯罪立法沿革的分析 17
第三节 风险社会下产品犯罪的特点 22
一、产品犯罪问题涉及范围广、介入生活深 23
二、不明的和不可控的产品风险大量产生 24
三、产品风险在产业链中累积而责任在产业链中分散 24
四、产品风险监管困难,效果有限 25
第四节 风险社会下产品犯罪的成因 27
一、产品犯罪难以被察觉 27
二、产品安全的界定受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结果的影响 28
三、信息不对称也是产品风险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 29
四、全球化使得产品风险在全球蔓延 30
五、产品安全的多重性使得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产品供给的影响 30
第五节 风险社会下产品犯罪对传统刑法的挑战 31
一、刑法价值观的调整 31
二、法益理论的变迁 32
三、刑事归责的重构 34
第二章 坚守与突破:风险社会中的刑法面貌 37
第一节 风险刑法的产生根据:虚妄的前提还是真实的存在 38
一、对风险刑法理论根据的批评 38
二、对批评的回应 39
三、风险社会的风险:刑法应否调整、能否调整 48
四、风险刑法的产生根据:风险催生出的安全需求 54
第二节 风险刑法的立场选择:法益侵害还是规范违反 58
一、危害性原则的消解与法益论的困境 59
二、危害性原则的重构与法益论的出路 68
三、风险刑法的立场选择 74
第三节 风险刑法的不法内涵:结果无价值论还是行为无价值论 75
一、不法的多元化走向 76
二、刑法中的“人像”变迁与人的不法理论 80
第四节 风险刑法的罪责基础:规范责任论还是功能责任论 83
一、罪责的功能化 83
二、罪责的客观化 90
第五节 风险刑法的犯罪类型 94
第六节 结语 97
第三章 比较与借鉴:域外和我国台湾地区产品犯罪概览 99
第一节 英国产品犯罪概述 99
一、处罚根据问题 100
二、产品范围问题 101
三、相关罪名介绍 102
四、前置性措施介绍 103
五、其他规定介绍 104
第二节 美国产品犯罪概述 105
一、美国产品犯罪的罪名概览 106
二、美国产品犯罪的立法特征评析 108
第三节 德国产品犯罪概述 111
一、德国产品犯罪立法概述 112
二、德国产品犯罪判例 115
第四节 日本产品犯罪概述 122
一、日本产品犯罪立法概述 123
二、日本产品犯罪判例 126
第五节 我国台湾地区产品犯罪概述 128
一、我国台湾地区产品犯罪立法概述 129
二、我国台湾地区产品犯罪判例 133
第六节 域外和我国台湾地区产品犯罪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135
一、严而不厉的产品犯罪立法政策:刑法保护的早期化与刑罚的轻缓化相结合 135
二、双轨制的产品犯罪立法模式:刑法典与附属刑法相结合 136
三、科学合理的产品犯罪立法技术:抽象化技术和类型化技术相结合 138
第四章 沿革与变迁:产品犯罪的归责原理 142
第一节 从存在论到规范论:因果关系理论的流变 143
一、条件理论或等值理论(Bedingungsstheorie od.Aquivalenztheorie) 143
二、相当因果关系理论(Adaquanztheorie) 147
三、合法则的条件理论(Lehre von der gesetzma?igen Bedingung) 149
四、客观归责理论 153
五、结语 157
第二节 从结果归属到风险分配:归责原理的内在机理 158
一、哲学思潮的演变与刑事归责 159
二、刑事归责内在机理:结果归属或风险分配 162
第三节 产品犯罪归责的困境及出路 166
一、产品犯罪归责困境及出路之一:具体因果关系的认定 167
二、产品犯罪归责困境及出路之二:一般因果关系的认定 176
三、产品犯罪归责的困境及出路之三: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认定 190
第五章 理论与实践:产品犯罪的个案分析 196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196
一、关于如何认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的“伪劣产品”问题 196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未遂形态 204
第二节 生产、销售假药罪 213
第三节 生产、销售劣药罪 223
第四节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226
一、食品添加剂属不属于食品的问题 226
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之间的区别 229
第五节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234
一、如何认定有毒、有害食品 234
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239
第六节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 248
参考文献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