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风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永匡,袁立泽著;陈高华,徐吉军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32165100
  • 页数:592 页
图书介绍:风俗习惯史。本书主要介绍清代时期的宗教、饮食、礼仪、服饰、游戏、禁忌、生产、居住,以及各种习俗。作者在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之外,增加新的考古、文物的新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梳理,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理论框架,完整的将清代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做了细致的描写,真实地展现当时的风土人情。此书完整的叙述了清代社会的基本面貌,以及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形象地展现了这一断代史的文化。

总序 1

【导言】 3

第一节 风俗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 3

一、清代风俗形成的社会因素与背景 3

二、清代社会转型与风俗演变 8

第二节 风俗政策和风俗观念 11

一、统治者的风俗政策与制度 11

二、民间的风俗观念与思想 13

【第一章 饮食】 20

第一节 饮食结构与方式 20

一、饮食结构 21

二、饮食方式 25

第二节 社会各阶层的饮食生活 27

一、宫廷的饮食生活 27

二、官僚士大夫的饮食生活 30

三、豪绅地主的饮食生活 31

四、平民百姓的饮食生活 32

第三节 饮酒与饮茶风俗 37

一、饮酒风俗 37

二、饮茶风俗 43

第四节 饮食思想与养生观念 50

一、饮食思想 50

二、养生观念 52

【第二章 穿着】 57

第一节 服制的形式与穿着方法 57

一、服制的形式 57

二、服制的穿着方法 70

第二节 服饰风俗 73

一、民人服饰风俗沿革 73

二、男子服饰 78

三、满族妇女服饰 86

四、汉族妇女服饰 88

第三节 发式风俗 96

【第三章 居住与建筑】 102

第一节 卜居风俗 102

一、都城地址的选择与规划 103

二、皇宫地址的选择与规划 105

三、城镇、村落地址的选择与规划 107

四、住宅地址的选择与规划 108

第二节 住居的建筑 112

一、都城建筑 112

二、贵族官僚的宅第建筑 113

三、平民百姓的住宅建筑 114

第三节 住宅的装饰与起居用具 120

一、平民百姓住宅的装饰 121

二、贵族宅第的起居用具 123

第四节 园林建筑 125

一、皇家园林 125

二、私家园林 129

三、寺庙园林 132

【第四章 行旅交通】 138

第一节 出行的礼仪 138

一、行神祭祀与卜行择吉 138

二、饯别与赠别 139

第二节 行旅方式 141

一、陆路旅行 141

二、水路旅行 152

第三节 旅食与旅宿 158

一、乾隆帝南巡与东巡行旅御膳 158

二、行旅宿息 160

第四节 行旅风尚 164

一、题记风俗 164

二、尚早、尚俭、尚快风俗 166

【第五章 生育】 171

第一节 求子风俗 171

一、生育观念 171

二、求子活动 175

第二节 孕妇保健 180

一、民间禁事与孕妇保健 180

二、医学与孕妇保健 181

第三节 诞生风俗 183

一、催生风俗 183

二、产房风俗 185

三、诞生礼仪 187

四、取名风俗 191

第四节 育儿风俗 194

一、育儿之道 194

二、育儿的内容 195

第五节 成年礼俗 203

一、东北地区成年礼俗 203

二、华东地区成年礼俗 204

三、西北地区成年礼俗 204

四、西南地区成年礼俗 205

【第六章 婚姻】 209

第一节 婚姻观念 209

一、婚姻政治观:“重门第”与择偶 209

二、婚姻经济观:重富贵与择偶 213

三、婚姻军事观:重军阶与择偶 215

四、婚姻伦理观:重贞操与求偶 216

五、婚姻观念的变革 216

第二节 婚姻形式 218

一、掠夺婚 218

二、买卖婚 220

三、交换婚 221

四、服役婚 221

五、招赘婚 222

六、指腹婚 223

七、典妻婚 223

八、冥婚 224

第三节 婚姻程序 225

一、行聘订婚 226

二、结婚礼俗 229

第四节 离婚与再嫁 242

一、离婚 243

二、再嫁 246

【第七章 卫生保健与养老】 253

第一节 卫生保健风俗 253

一、清人的卫生保健观 254

二、卫生保健风俗 257

第二节 疾病医疗风俗 260

一、太医院与宫中治疾规仪 260

二、民间疾病医疗风俗 261

三、清末疾病医疗风俗的变迁 265

第三节 敬老风俗 267

一、清政府的优老举措 267

二、民间敬老风尚 271

第四节 寿诞风俗 274

【第八章 丧葬】 279

第一节 丧葬观念 279

一、清人的厚葬观及实施风尚 279

二、清人的薄葬观及施行风俗 280

第二节 丧葬礼仪 282

一、帝、后等的丧葬礼仪 282

二、士庶人等的丧礼 285

三、民人的丧葬仪礼 286

第三节 葬法与葬式 288

一、土葬 289

二、火葬 289

三、树葬 290

四、水葬 290

五、塔葬 291

六、瓮葬 291

七、崖葬 292

八、石棺葬 292

第四节 墓室与棺椁 293

一、墓地制度 293

二、墓室 295

三、棺椁 296

四、墓上建筑 297

第五节 服丧 300

一、丧服制度的新变化 301

二、居丧生活 304

第六节 冥器与殉葬 305

一、冥器制度与风习 305

二、殉葬风俗 307

【第九章 生产】 314

第一节 农业风俗 314

一、农事的安排 315

二、耕耘习俗 316

三、茶业风俗 319

四、养蚕风俗 322

第二节 畜牧业风俗 327

第三节 渔猎风俗 333

第四节 手工业风俗 340

一、拜师祭祖风俗 341

二、技艺传授风俗 343

第五节 商业贸易风俗 345

一、集市贸易 347

二、市商经营 352

三、经营习俗 356

【第十章 信仰】 365

第一节 自然崇拜与灵物崇拜 365

一、天地崇拜 365

二、日月星辰崇拜 368

三、气象崇拜 370

四、山川水火崇拜 372

五、动植物崇拜 374

第二节 祖灵崇拜 377

一、灵魂崇拜 378

二、祖先崇拜 379

第三节 佛教风俗 381

第四节 道教风俗 385

一、道士与政治 385

二、民间的道教活动 386

第五节 巫 390

一、巫术的种类和内容 390

二、淫祀 393

三、巫术 395

第六节 禁忌 398

一、人体禁忌 399

二、性别禁忌 401

三、饮食禁忌 402

四、语言禁忌 403

五、行业禁忌 404

六、岁时禁忌 405

第七节 祭祀 407

【第十一章 岁时节日】 416

第一节 节令性节日风俗 416

一、农历正月 416

二、农历二月 422

三、农历三月 423

四、农历五月 424

五、农历六月 425

六、农历七月 426

七、农历八月 427

八、农历九月 428

九、农历十月 429

十、农历十一月 429

十一、农历十二月 430

第二节 宗教和纪念性节日风俗 433

一、浴佛节节日风尚 433

二、闽台宗教性节日风尚 434

三、闽台纪念性节日风尚 437

【第十二章 游艺】 443

第一节 语言风俗 443

一、方言 443

二、避讳语 444

三、隐语 445

四、谜语 445

五、俗语 446

第二节 工艺美术风俗 448

一、书法绘画 448

二、民间工艺 453

第三节 音乐舞蹈风俗 456

一、音乐 456

二、歌舞 458

三、曲艺 461

四、戏曲 464

第四节 体育竞技风俗 468

一、武术与相扑 468

二、弈棋 471

三、冰嬉 474

四、球类 475

五、杂技 476

第五节 娱乐冶游风俗 480

一、鱼虫花鸟 480

二、金石图书的收藏 484

三、游戏 488

四、嫖妓冶游 492

五、赌博 495

【第十三章 交际】 503

第一节 相见风俗 503

第二节 待客风俗 506

一、迎送客风俗 506

二、宴请风俗 506

第三节 馈赠风俗 509

一、“进贡”风俗 509

二、“赏赐”风尚 510

三、民间的“馈赠”风俗 510

第四节 结交风俗 512

一、官场结交风俗 512

二、民间结交风俗 513

三、民族地区结交俗尚 515

第五节 庆贺与吊唁风俗 516

一、庆贺交际风俗 516

二、吊唁交际风俗 518

【第十四章 社会组织】 521

第一节 宗族风俗 521

一、宗族组织 521

二、宗族观念 523

三、祠堂、宗谱与族田 536

四、宗族内部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 533

第二节 家庭风俗 536

一、家庭结构 536

二、家庭观念 537

三、家庭礼仪 539

第三节 会社风俗 541

一、结社之风 542

二、行会组织 544

【第十五章 风俗文苑】 551

一、清人著述中的社会风俗资料 551

二、方志与文献中的社会风俗资料 554

三、档案与实物中的社会风俗资料 555

【第十六章 中外风俗交流】 563

第一节 社会风俗外播与交流 563

一、外播欧洲 563

二、外播美洲 565

三、外播非洲 566

四、外播亚洲 566

第二节 国外社会风俗传入与交融 570

【结语】 580

第一节 基本风俗特征 580

一、区域性差异特征 580

二、社会各阶层的不平衡性特征 583

三、时代性特征 586

第二节 风俗的社会影响与历史作用 589

一、社会影响 589

二、对后世的影响 590

后记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