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工程安全及其面临的挑战 1
1.1 工程安全 1
1.1.1 工程安全的定义 1
1.1.2 工程安全的影响因素 2
1.1.3 工程可靠性 2
1.2 工程安全面临的挑战 4
1.2.1 工程安全与标准、规范 4
1.2.2 工程安全与技术进步 4
1.2.3 工程安全与经济、社会进步 5
第2章 与工程安全相关的质量管理 7
2.1 质量管理概述 7
2.1.1 质量管理与质量职能 7
2.1.2 世界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我国质量管理的回顾 11
2.1.3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13
2.1.4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方法根据和工作思路 15
2.2 全面质量管理与ISO 9000族标准的关系 18
2.2.1 全面质量管理与ISO 9000族标准的差异性 18
2.2.2 全面质量管理与ISO 9000族标准的一致性 19
2.3 工程安全所涉及的全面质量管理 21
2.3.1 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 21
2.3.2 全面质量管理的任务 22
2.3.3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23
2.4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 25
2.4.1 质量事故分析的常用方法 25
2.4.2 工序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 30
第3章 与工程安全相关的质量经营和质量文化 39
3.1 质量经营战略 39
3.1.1 质量经营战略的特点 40
3.1.2 质量经营战略的内容 41
3.2 卓越质量经营的典型模式 43
3.2.1 世界著名的三大质量奖 43
3.2.2 我国质量奖的由来和发展 48
3.2.3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模式 50
3.3 质量文化 53
3.3.1 企业文化的含义 53
3.3.2 质量文化的内容 57
3.3.3 质量文化建设 58
第4章 与工程安全相关的质量检验 60
4.1 概述 60
4.1.1 质量检验的定义 60
4.1.2 质量检验的内容 61
4.1.3 质量检验的职能 61
4.2 质量检验的分类与任务 61
4.2.1 质量检验的分类 61
4.2.2 试验研究中的质量检验 62
4.2.3 原材料等的质量检验 62
4.2.4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 63
4.2.5 企业专职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 63
4.3 产品检验方式与方法 63
4.3.1 检验方式 64
4.3.2 检验方法 66
4.4 质量检验机构与质量检验人员 68
4.4.1 质量检验机构 68
4.4.2 质量检验人员 70
4.4.3 “三检制” 71
第5章 与工程安全密切相关的“质量否决权” 72
5.1 “质量否决权”的基本概念 72
5.2 “质量否决权”的理论依据 73
5.3 “质量否决权”的基本形式 74
5.4 实行“质量否决权”的系统层次 75
5.5 “质量否决权”的基本原理 77
5.6 “质量否决权”的否决范围与否决的效价原则 78
5.7 微观层次“质量否决权”中出现的“株连”问题 80
第6章 提高工程安全性的途径 83
6.1 榜样:理想的优质企业 84
6.1.1 优秀的核心工艺:“以设计求质量” 85
6.1.2 出色的核心流程:“零次品生产” 86
6.2 议程:从“检验级”到“完善级” 86
6.2.1 从“检验”到“质量保证” 88
6.2.2 从“质量保证”到“预防” 89
6.2.3 从“预防”到“完美” 91
6.2.4 “完美”——不断前进的目标 93
6.3 示例:通向优质企业的途径 94
6.3.1 英国:注重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促进供应商一体化 95
6.3.2 德国:在开发进程中注重对客户的价值 97
6.3.3 汪重战略组织构建和文化技能开发 99
第7章 工程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101
7.1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101
7.2 社会形势的变化与工程安全 102
7.3 工业生产的目的 103
7.4 质量的意义 103
7.4.1 工业产品的质量 103
7.4.2 业务工作的质量 105
7.4.3 设计质量与制造质量 105
7.5 管理的含义 106
7.5.1 管理循环 107
7.5.2 管理的效率 107
7.5.3 管理的内容 108
7.6 质量管理的定义 109
7.7 全企业质量管理 111
7.7.1 全面质量管理 111
7.7.2 全企业质量管理的定义 111
7.7.3 全面质量管理中全面的意义 112
7.8 企业经营管理与质量管理 113
7.8.1 企业经营管理 113
7.8.2 企业质量管理 115
第8章 工程中的宏观质量技术管理 118
8.1 概述 118
8.1.1 宏观质量技术管理的概念 118
8.1.2 宏观质量技术管理的任务 118
8.1.3 宏观质量技术管理的手段 119
8.1.4 提高社会技术素质 120
8.1.5 技术监督 121
8.1.6 加强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中的质量技术管理 122
8.2 标准与标准化管理 123
8.2.1 概述 123
8.2.2 标准的分类、分级和标准体系 124
8.2.3 标准化原则、方法与应用 129
8.2.4 标准的制定、修订 133
8.2.5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35
8.3 计量管理 137
8.3.1 概述 137
8.3.2 计量单位制 139
8.3.3 量值传递 141
8.3.4 计量器具管理 143
8.3.5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 146
8.4 质量监督 147
8.4.1 质量监督的概念 147
8.4.2 质量监督的必要性 148
8.4.3 质量监督的原则 149
8.4.4 质量监督的特点 149
8.4.5 质量监督的作用 151
8.4.6 质量监督的职能与形式 151
8.4.7 质量监督的重点 154
8.4.8 质量监督体系 155
8.4.9 质量监督工作的完善与改革 157
8.5 新产品开发及其质量管理 158
8.5.1 新产品的分类 158
8.5.2 新产品开发的主要阶段与程序 160
8.5.3 新产品的宏观质量控制 163
8.6 技术改造中的宏观质量技术管理 164
8.6.1 宏观质量技术管理的对象 164
8.6.2 宏观质量技术管理的工作方针 164
8.6.3 宏观质量技术管理的主要要求 165
8.6.4 质量效益计算 168
第9章 工程中的服务质量管理 171
9.1 服务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171
9.1.1 服务的定义 171
9.1.2 服务的特征 172
9.1.3 服务的分类 174
9.2 服务质量的概念、内容及其形成模式 175
9.2.1 服务质量的概念 175
9.2.2 服务质量的内容 176
9.2.3 服务质量的形成模式 178
9.3 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 179
9.3.1 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的介绍 179
9.3.2 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的应用 183
9.4 服务质量体系 185
9.4.1 服务质量体系的概念 185
9.4.2 服务质量体系的关键方面 185
9.5 服务过程的质量管理 191
9.5.1 服务市场研究与开发的质量管理 191
9.5.2 服务设计的质量管理 193
9.5.3 服务提供过程的质量管理 196
第10章 质量的经济性与质量成本管理 202
10.1 质量经济性概述 202
10.1.1 质量效益与质量损失的关系 202
10.1.2 质量波动与损失函数 205
10.2 质量经济性的改进 207
10.2.1 企业标准的质量经济性 207
10.2.2 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的质量经济性 208
10.2.3 分散程度的质量经济性 209
10.2.4 目标值的质量经济性 210
10.2.5 质量——经济变量 211
10.3 质量成本概述 211
10.3.1 质量成本的由来 211
10.3.2 质量成本的含义 212
10.3.3 质量成本的组成 213
10.3.4 质量成本项目的设置 215
10.3.5 质量成本的分类 218
10.4 质量成本管理 220
10.4.1 质量成本预测和计划 220
10.4.2 质量成本分析和报告 221
10.4.3 质量成本控制和考核 225
10.4.4 质量成本的构成、特性曲线及优化 227
10.5 全面质量成本 231
10.5.1 问题的提出 231
10.5.2 全面质量成本的构成 232
10.5.3 全面质量成本的实用性与功能 234
第11章 基于质量成本的质量管理 236
11.1 概述 236
11.2 基于质量成本的质量管理方法 238
11.3 基于质量成本的质量管理指标 242
11.4 整合基于质量成本的质量管理 244
第12章 六西格玛基本原理 246
12.1 底线基本原理 246
12.1.1 过程 246
12.1.2 波动 247
12.1.3 周期时间和产出 251
12.1.4 底线循环 252
12.2 顶线基本原理 253
12.2.1 顾客需求 254
12.2.2 顶线循环 255
12.3 扩展基本原理 256
12.3.1 过程设计和产品设计 257
12.3.2 综合理论基础 258
第13章 国内外工程安全与质量管理选粹 260
13.1 制造流程 260
13.1.1 制造计划 260
13.1.2 评审会议 261
13.1.3 确保不出差错 261
13.1.4 管理方法 262
13.1.5 工艺流程图 262
13.1.6 自控工人 263
13.1.7 国内实例 265
13.2 生产操作 266
13.2.1 控制主导因素 266
13.2.2 改善工序状态 267
13.2.3 制造经济性 272
13.2.4 问题处理 273
13.2.5 国内实例 273
参考文献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