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哲学卷)手稿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提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郝晓光,郝孚逸著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201123868
  • 页数:3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学术专著,是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否证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初探》的再版,增加了以下6篇论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去认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构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剩余价值哲学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解读——是“人与物的矛盾”还是“人与人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范畴——试论人性范畴与物性范畴的哲学关系》《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按需分配:从“不劳而获”向“人性范畴”的转化——剩余价值哲学“按需分配”概念的经济学与哲学含义辨析》。本书的出版距《资本论》第一卷的首次出版则过了整整150年。不难看出,《资本论》这部鸿篇巨作的“后来者”已经初见端倪。《资本论》的前三卷为政治经济学,第四卷为史学,唯独还缺第五卷——哲学,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理论空白所进行的学术研究之作。

前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 1

对所谓马克思主义普遍价值概念“定义”的否证——“使用价值概念等于哲学价值概念”批判 3

价值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扬弃——论商品价值的哲学意义 10

从“人的异化”到“劳动力的商品化”——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在“人的价值”问题上的联系 25

论商品价值与劳动力价值的关系 34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的商品——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性范畴 42

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 51

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是回答“剩余价值学说过时论”的最好方法——试论剩余价值范畴的二重性 60

剩余价值概念从相对生产关系向相对生产力的转化——剩余价值范畴从哲学含义到经济学含义的推进 71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体系的本体论特征——从两大难题的破解到两个统一的建立 81

剩余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基本原理 91

论分工与分配的经济学哲学内涵 100

论唯物史观哲学的人与社会的统一 112

“真正的人的存在”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存在” 127

劳动与人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问题 139

从一场重大学术论争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观的发展轨迹 153

马克思的劳动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66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中去认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 179

构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 190

剩余价值哲学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解读——是“人与物的矛盾”还是“人与人的矛盾” 199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基本范畴——试论人性范畴与物性范畴的哲学关系 208

试论剩余价值哲学的范畴体系 219

按需分配:从“不劳而获”向“人性范畴”的转化——剩余价值哲学“按需分配”概念的经济学与哲学含义辨析 231

马克思主义的“123”与“345”——对“什么是历史”的两点认识 238

劳动的二重性是切入剩余价值哲学的要点——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1) 248

作为剩余价值哲学基础的劳动异化概念——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2) 254

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哲学演化——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3) 260

劳动与“二分”的关系是剩余价值哲学的内核——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4) 266

劳动成为第一需要是剩余价值哲学的必然——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5) 272

劳动体现人的本质和剩余价值哲学构建——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6) 278

当代社会中的劳动和剩余价值哲学发展——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7) 284

劳动的经济学哲学底蕴与剩余价值哲学——马克思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哲学关系的探讨(8) 290

后记:“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研究”小型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296

再版后记 299

附录:《否证》发表三十周年回顾与评述——剩余价值哲学的十个创新学术观点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