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 1
序言二 1
一 1
公共管理与时代精神 1
“有为”才“有位”? 4
晏子治阿的启示 7
大领导,小领导 9
规则与伦理 11
我们有多少“思想”要解放 13
向古代学智慧 15
读书也是领导力 17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19
“我爸是李刚”的背后 21
把复杂还原成简单 23
二 25
政绩观:历史性与时代性 25
倡导低碳行政 28
管理社会组织是一门艺术 30
顶层设计:是什么,不是什么 32
“店牌”与公共政策 34
媒体不是用来“应对”的 36
换一种方式化解对抗 38
“社会就是模仿” 40
创新是件严肃的事儿 42
建筑,是对城市品性的解说 44
权力,不是一种“乐趣” 46
三 48
城市的文化身份 48
《六韬》中的民生议题 51
贫富差距与社会正义 53
还是要有点“书卷气” 55
小聪明不如大智慧 57
建立人大代表“履政”培训制 59
转型发展考量城市领导力 61
多点让城市“自然成长”的耐心 63
质量的“病痛” 66
要紧的是加快推进改革 68
规制是国家政治建设的灵魂 70
四 72
“平民化”是一种心灵朴实 72
“以己养养鸟”与“以鸟养养鸟” 75
学学老子的““三宝” 77
说短话是一种品格 79
非大胸怀者不能为 81
民意是公共决策的最高依据 84
“安居平五路”与危机处置 87
“篱笆好,邻居好” 89
社会治理与“伦理偏好” 91
上海自贸区:大改革的新起点 93
行政化逻辑与“文明的灵魂” 95
五 98
“啬夫式”的口舌之风 98
金字塔:“快乐”建造者的启示 101
想起了“葛柏案” 103
国家治理体系的三个层级 105
“五政模式”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107
“权力清单”上的误区 109
“受大者不得取小” 111
“不毁乡校”是大智慧 113
“法治中国”的真谛 115
“九惠之教”的启示 117
12人如何治好莱茵河 119
六 121
莫让腐败成为一种为官哲学 121
“新型智库”的三个命题 124
“高手”在民间 126
自贸区2.0时代的示范效应 128
社会治理要合乎“生态律令” 130
“不争论”才是大智慧 132
创新是转型发展的急迫命题 134
同一个裴矩为什么判若两人 136
390名唐朝囚犯引出的话题 138
警惕“逆市场化” 140
创新是个政策和体制命题 142
七 144
向着“十三五”进发 144
李克强说的三个故事 147
“德国制造”为什么牛 149
行政简约才有力量 151
“简单划一”要不得 153
“单一制”与地方治理创新 155
警惕公共治理“空泛化”现象 157
“萧规曹随”与“不相师友” 160
区域战略规划的四种境界 162
规避“平庸决策” 165
吴起的眼量 168
八 171
迈向2020:调适好五个关系 171
齐桓公的整改举措 174
简政放权:要迈四个新步 177
张全义治洛的简约路线 180
重视“城市品牌”的营建 183
强化生态治理的刚性 186
“增长优先”要向“就业优先”转型 189
大城市人口管控要转变思维 192
坚守市场导向改革不动摇 195
“美好生活”也是公共决策的目标 198
九 200
“智慧型领导”与战略策划 200
媒体时代的行政策划 204
领导者公共形象:一个“现代性”问题 211
形体形象与人格形象 216
形象之光来自人格之美 221
领导形象的穿透力 226
领导者运用传媒的技巧 231
政治家的战略表演 236
把握时机提升领导形象 241
开好会议四要诀 246
副总统的人格光彩 251
十 256
锻造脱稿说话的能力 256
行政艺术决定决策质量 261
公共形象设计的四大参数 266
规避政务负面形象 270
执政绩效的成本考察 275
行政为何如此繁杂 278
“免费午餐”何其多 282
劣质制度带来什么 287
重塑官员话语体系 291
十一 295
行政流程中的形象掌控 295
卡特、郭子仪与鲁哀公 300
领导力的四个观察视角 305
政治家的急智 309
给领导生涯一个支点 313
奥巴马五招制胜 317
幽默的力量 322
政治场,领袖怎么“秀” 325
朱镕基巧答记者的艺术 328
公共事务的三个“问” 332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