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怎样读书 1
读书 3
为什么读书 15
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 25
找书的快乐 27
找书有甘苦,真伪费推敲 28
考证《红楼梦》,清查曹雪芹 29
险失好材料,再评石头记 31
谈《儒林外史》,推赞吴敬梓 32
有计划找书,考证神会僧 33
卷二 漫谈教学 35
中学国文的教授 37
一、中学国文的目的是什么? 38
二、假定的中学国文课程 40
三、国语文的教材与教授法 41
四、演说与辩论 44
五、古文的教材与教授法 46
六、文法与作文 49
七、结论 53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55
一、假定的“中学国文标准” 55
二、假定的“中学国文课程” 57
三、国语文的教材和教授法 58
四、古文的教材和教授法 61
黄谷仙论文审查报告 67
谈谈大学 71
大学的生活 76
教师的模范 85
卷三 确立志趣 89
中国公学十八年级毕业赠言 91
赠言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纪念 93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 95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107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115
卷四 训练思想 123
少年中国之精神 125
思想的方法 131
智识的准备 138
1 138
2 141
3 144
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 151
1 151
2 157
3 160
4 168
谈谈四健会的哲学 189
卷五 治理国学 197
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199
1 199
2 201
3 205
4 209
5 213
6 217
7 222
8 232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237
序言 237
(一)工具之部 238
(二)思想史之部 240
(三)文学史之部 246
附录一 《清华周刊》记者来书 253
附录二 答书 255
治学的方法与材料 258
评论近人考据《老子》年代的方法 274
1 274
2 275
3 278
4 282
5 293
6 306
附录一 与钱穆先生论《老子》问题书 307
附录二 致冯友兰书 311
考证学方法之来历 316
校勘学方法论——序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 326
考据学的责任与方法 345
卷六 论学书简 361
做人与读书——致胡祖望(1929年8月26日) 363
要“小题大做”——复吴晗(1931年9月12日) 367
只有真话可使这个民族独立自主——答陶希圣(1935年6月12日) 370
文字不可轻作——致罗尔纲(1936年6月23日) 373
龟兔之喻——致吴健雄(1936年10月30日) 376
学术工作的“为人”与“为己”——致王重民(1943年5月30日) 378
思想不可变成宗教——答陈之藩(1948年3月3日) 383
存疑精神与宗教信仰——答朱文长(1953年6月16日) 386
训练良好的工作习惯——复陈之藩(1957年5月2日)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