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诺德之诗(1923)&吴宓 1
汤麦士哈代(1928)&徐志摩 7
先拉飞主义(1928)&闻一多 12
约翰生,高尔斯密,与中国文化(1931)&范存忠 20
《进步英语读本》“致教师”(1936)&楼光来 队克勋 35
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与中国(1939)&方重 38
卡莱尔与中国(1941)&梅光迪 47
十八世纪英国诗人的词藻(1944)&张健 54
曼殊斐儿论(1945)&俞大絪 69
莎士比亚时代的抒情诗(1947)&柳无忌 78
月份和日子的英文名字的来源(1947)&丁乃通 84
安徒生和他的童话(1956)&沈长钺 90
公共英语课的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1958)&郭秀梅 98
从“莎士比亚化”说起——漫谈莎士比亚的几个喜剧中的一两个问题(1962)&陈嘉 111
从《艰难时世》看狄更斯——为纪念狄更斯诞生一百五十周年而作(1962)&姚永彩 117
莎士比亚与希腊拉丁文学(1964)&郭斌龢 127
回忆斯诺(1979)&梁士纯 145
试论英语回避重复的特点及其译法(1979)&刘纯豹 147
试说济慈三首十四行诗(1980)&赵瑞蕻 167
略论英语中爆破清辅音送气与否的问题(1981)&沈同洽 177
田纳西·威廉斯的早期作品(1981)&左宜 181
《莫利·卡拉汉短篇小说集》评介(1982)&黄仲文 188
关于文学作品翻译的一点体会(1982)&叶君健 193
我翻译诗词的体会(1982)&初大告 204
海明威的中国之行(1983)&杨仁敬 210
《荒原》浅析(1983)&毛敏诸 217
现代文学批评家吴尔芙夫人(1983)&解楚兰 222
学习《红楼梦》诗词两种英译文的体会(1984)&吴翔林 233
替代与原词复现(1985)&吕天石 240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1986)&王志刚 249
文学本体论与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关于西方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两点思考(1987)&盛宁 255
论语言的规范和变化(1988)&吴景荣 264
Eugene O’Neill in China (1988)&刘海平 276
Teaching Efficient EFL Reading (1989)&乐眉云 292
小写的后现代主义:点点滴滴(1991)&钱佼汝 302
怎样组织英三阅读课的课堂讨论(1992)&吴克明 309
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挑战(1992)&沈宗美 314
论雪莱的“必然性”思想(1992)&王守仁 335
关于听写测试的几个问题(1993)&沈蕾 347
大学英语写作练习的评改(1994)&陈海 353
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与转换句法总体模式(1995)&刘志谟 358
从“信息高速公路”这一词语谈起(1996)&金筑云 365
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1996)&文秋芳 369
语法分析与双语词典(1997)&钱厚生 379
美国禅诗(1998)&张子清 385
翻译本体论的断想(1998)&张柏然 400
Cultural Presuppositions and Misreadings(1999)&柯平 406
认知方法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1999)&宋文伟 421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效率(1999)&汪学立 426
美国的华语文学(2000)&尹晓煌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