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理论与思考 3
中国文学史料研究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3
一20世纪前期中国文学史料研究主要成就 3
二 近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研究存在的新问题 17
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主体的三个“危机” 24
一 越古、越专、越细的文学史料越有价值? 24
二 对史料或理论的偏执 28
三 对研究方法的迷信 32
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的程序与意义 36
一 史料研究程序设定的历史过程 36
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文学史料研究程序 41
三 现代文学史料学研究的多方面意义 45
“编年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学术评价——兼答杨洪承教授 48
一 历史依据和现实考虑 48
二“编年”作为主体的理论意义 53
三 学术评价的方法和态度 58
第二编 应用与实践 65
现代文学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65
一 史料搜集的“四心”和两个原则 65
二 史料的新来源:完整版本的“九页” 69
三 史料的整理 74
四 史料的尽量扩张与聪明的整理 82
现代文学全集与选本的编纂 87
一 全集与选本的史料价值比较分析 88
二 选本的分类 96
三 全集与选本编纂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106
于右任早期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补校 114
一 心愿 116
二 爱国歌 116
三 神州少年歌 117
四 改革诗八首 118
五 吊李和甫秉煦 120
六 自由歌 120
七 兴平怀同学诸子 121
八 游清凉山寺题壁 121
九 失意再游清凉山寺题壁 121
十 狂歌 122
十一 从军乐 122
十二 赠茹□□ 123
十三 观我生 124
十四 和朱□□先生步施州狂客元韵 124
十五 兴平咏古 124
十六 书愿 127
十七 吊古战场 127
十八 发愿编《世界真理发达史》与《世界妖魔出没史》以诗督之 127
十九读《李鸿章》 128
二十 咏史 128
二十一 杂感 128
史实遮蔽与形象建构——《北方学者对于大众语各问题的意见》辨伪及其思考 130
一 刘复、刘梦苇、赵元任等不可能出席谈话会 130
二《意见》是一篇通过剪辑拼接而成的伪作 132
三《意见》作伪者及其作伪动机 133
四 思考:史实遮蔽与形象建构 140
附录 北方学者对于大众语各问题的意见 144
新月社若干史实考辨 151
一 新月社名称由来和缘起 153
二 新月社始末 156
三 新月社创始人和新月社成员 164
四 新月社不是文学社团流派 170
蔡孝乾和叶荣钟的《中国新文学概观》校读 174
一 蔡孝乾和他的《中国新文学概观》 175
二 叶荣钟和他的《中国新文学概观》 182
三 多元比较视野下的蔡著、叶著 187
第三编 文学史编写中的文献史料问题 195
现代文学史编写中的文献史料问题——《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998年版)的瑕疵及补订 195
一“本章年表”中的瑕疵及补订 196
二 正文中的瑕疵及补订 201
当代文学史编写中的文献史料问题——以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为考察对象 209
一《教程》的选文 209
二《教程》的正文 212
三 几点思考 216
中国小说史编写中的文献史料问题——黄霖等著《中国小说研究史》勘误 223
一 史实纰误 223
二 错字、漏字 225
三 所引著作出版年代错误 229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之史料错讹 231
一 十类史料错讹 232
二 文学史编写中的几种史料关系 244
第四编 现代文学史料学建设 255
奠定现代文学史料学基础的力作——评谢泳《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 255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命名 256
二 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对象 258
三“史料先行” 260
四 现代文学史料应用的道德 261
建立现代文学史料学仍然任重道远——评刘增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 265
一 基础理论滞后成为制约现代文学史料学的瓶颈 266
二 对学科系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不足 270
三 现有相关成果不能满足学科理论化、系统化要求 275
附论 281
树立文学史料新观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81
主要参考书目 285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