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通史 16 元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卫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学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7507753219
  • 页数:382 页
图书介绍:

综述 3

一、大蒙古国与元朝的统治方式 3

二、大一统带来的新局面 5

治乱兴衰编 16

第一章 大蒙古国的建立与扩张 16

一、漠北统一战争 16

(一)蒙古部的起源与发展 16

(二)铁木真及其盟友 17

(三)铁木真势力的发展 18

(四)铁木真与王罕之争 20

(五)漠北诸部的统一 21

二、大蒙古国的建立 22

(一)建国称汗 22

(二)建立千户制度 22

(三)扩充护卫军 23

(四)设立断事官与制定法律 24

三、成吉思汗时期的征服战争 26

(一)征夏与伐金 27

(二)西征 30

(三)灭夏与成吉思汗之死 37

四、窝阔台时期的征服战争 39

(一)灭金 39

(二)侵宋 42

(三)拔都西征 45

五、蒙哥时期的征服战争 48

(一)旭烈兀西征 49

(二)灭大理 52

(三)与南宋的战争 53

第二章 忽必烈与元朝的建立 55

一、效行“汉法”的提出 55

(一)恢复中原统治制度的措施 55

(二)中原人士向忽必烈灌输中原治术 57

(三)忽必烈的“文治”试验 58

二、立经陈纪为先 59

(一)建元表岁 59

(二)确定两都制度 61

(三)建立行政管理体制 63

(四)赛典赤治理云南 64

(五)八思巴与吐蕃地区的治理 66

第三章 大一统与盛世气象 68

一、灭宋统一全国 68

(一)襄樊攻坚战 68

(二)大军渡江 71

(三)丁家洲与焦山会战 72

(四)占领临安 74

(五)崖山海战 76

二、维护大一统的诸项措施 77

(一)善待降人 77

(二)建立军队镇戍体系 78

(三)加强行政管理 79

(四)确定钞法、税法 80

(五)测天与修历 82

(六)修史中的正统问题 83

(七)对儒、释、道的态度 84

(八)与蒙古叛王的斗争 86

(九)盛世气象下的隐忧 87

第四章 愈演愈烈的皇位之争 90

一、皇位之争的历史渊源 90

二、大德废长立幼 91

三、至大兄弟授受 93

四、“泰定以臣弑君” 96

五、天历以弟鸩兄 100

六、皇室内乱的后果与影响 104

第五章 农民战争与元朝的灭亡 105

一、顺帝亲政与脱脱“更化” 105

(一)艰难的即位 105

(二)扫清亲政障碍 106

(三)亲政与“更化” 108

(四)变钞与治河 110

二、红巾起义 111

三、元朝的灭亡 114

经济编 123

第一章 生态环境 123

一、农业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123

二、牧业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126

三、狩猎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128

第二章 人口 130

一、人口统计数字 130

二、人口分布状况 132

第三章 户籍管理制度 134

一、户籍登记与户计的划分 134

(一)青册 134

(二)诸色户计 136

二、军户、站户等的管理 138

(一)军户 138

(二)站户 140

(三)儒户 141

(四)僧户 142

三、户等制 143

(一)九等户的划分 144

(二)鼠尾簿 144

第四章 农业 147

一、农业政策与管理 147

(一)农业政策的变化 147

(二)屯田与垦荒 151

(三)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 154

二、土地制度 159

(一)官田的来源 159

(二)赐田 161

(三)职田 164

(四)民田 164

(五)寺观田与学田 168

(六)土地登记和土地籍册 169

三、粮食作物 172

(一)稻 172

(二)大麦、小麦 173

(三)粟 174

(四)荞麦、黍等 175

(五)豆类 175

四、经济作物 176

(一)桑 176

(二)麻 177

(三)棉花 177

(四)芝麻 180

(五)蔬菜 180

(六)果品 181

(七)茶 181

五、农业生产技术 182

(一)生产工具的创新 182

(二)土地利用 184

(三)生产技术的应用 185

(四)粮食产量 186

第五章 牧业和渔业 187

一、牧业的基本状况 187

(一)畜群与牧养方法 187

(二)“抽分” 188

(三)保护牧业的措施 190

二、官马、市马和括马 191

(一)官马 191

(二)市马和括马 192

三、渔业的发展 194

(一)海洋渔业 194

(二)淡水渔业 194

(三)“鱼盐”问题 195

第六章 手工业 197

一、官府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 197

(一)官府手工业 197

(二)民间手工业 201

二、纺织业 203

(一)丝织业 203

(二)麻织业 205

(三)棉织业 206

(四)毛织业 207

三、制瓷、制盐和矿冶业 208

(一)制瓷业 208

(二)制盐业 210

(三)矿冶业 212

四、武器制造、造船、印刷和酿酒业 214

(一)武器制造业 214

(二)造船业 215

(三)印刷业 217

(四)酿酒业 219

第七章 交通运输 221

一、交通路线的开辟 221

(一)陆路交通干线 221

(二)内陆河道的调整 223

(三)海运航道的开辟 223

二、交通运输的管理 224

(一)交通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224

(二)运力与运费 225

第八章 商业和高利贷 228

一、商业的基本状况 228

(一)商业活动的恢复 228

(二)主要商品 229

(三)城市中的市场与店铺 230

(四)草市 231

二、商人与牙行 232

(一)商人 232

(二)牙行 234

三、高利贷 235

(一)斡脱商人与羊羔利 235

(二)民间高利贷活动 237

第九章 海外贸易 239

一、海外贸易的发展 239

(一)市舶司与海外贸易 239

(二)官方海外贸易 240

(三)私人海外贸易 243

二、海外贸易的管理 244

(一)舶船出海与回港手续 244

(二)抽分和舶税 245

(三)禁止出口的货物 246

(四)权贵、官员、宗教人士从事海外贸易的规定 247

(五)外国商人的管理 248

三、海外贸易的有关地区与进出口货物 249

(一)通商国家与地区 249

(二)出口货物 251

(三)进口货物 252

第十章 赋税徭役制度 253

一、税粮制度 253

(一)北方丁税和地税 253

(二)南方夏、秋二税 255

(三)官田、开荒田土、寺观土地税粮 258

二、科差制度 260

(一)北方科差制的确立 260

(二)北方科差的征收办法 262

(三)江南的户钞和包银 266

三、诸色课程 268

(一)盐课与盐价 268

(二)茶课与茶价 272

(三)商税 275

(四)酒醋课 278

(五)杂税 281

四、杂泛差役 285

(一)杂泛差役的项目 285

(二)诸色人户与杂泛差役 289

(三)杂泛差役的差充办法和助役法 294

(四)杂泛差役与元代社会矛盾 296

五、和雇、和买与和籴 299

(一)和雇、和买、和籴的内容 299

(二)和雇、和买、和籴的承当办法 302

(三)和雇、和买、和籴的弊端 305

第十一章 货币与财政 308

一、货币制度 308

(一)蒙古国时期的货币 308

(二)中统钞 310

(三)至元钞 312

(四)至大钞 314

(五)至正钞 315

(六)伪钞和昏钞 318

二、财政 319

(一)财政收入 319

(二)政府日常财政支出 322

(三)军费开支与工程建造开支 324

(四)赐赉 326

(五)财政形势 329

社会结构编 336

第一章 阶级与阶级关系 336

一、统治阶级 336

二、被统治阶级 337

第二章 民族分布 340

一、各民族的主要聚居区 340

二、民族杂居状况 344

三、民族等级制度 346

第三章 家庭与婚姻风俗 347

一、多妻制婚姻形态与家庭 347

二、妻妾制婚姻形态与家庭 350

三、赘婿、童养媳与驱良婚等 356

四、婚礼习俗 358

五、家庭伦理道德风尚 360

第四章 城市与乡村 365

一、城市基本设施 365

(一)城墙与城门 365

(二)钟鼓楼与桥梁 366

(三)街道 367

(四)街区(隅坊) 367

(五)市场 368

(六)城市能源 371

(七)卫生、安全设施 372

(八)官府衙门 373

(九)庙观学校 374

二、村社、乡都组织 375

(一)村社 375

(二)乡都组织 377

(三)乡村公共设施 377

三、社会禁约 378

(一)社会治安 378

(二)社会风化 379

(三)屠禁与猎禁 381

(四)其他禁约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