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论 1
1.1概念及定义 1
1.2国内外冰冻灾害研究现状 2
1.3湖南地形特点 3
1.4资料来源 4
1.5湖南严重雨凇灾害 4
第2章 湖南雨凇气候特征 8
2.1资料及方法 8
2.1.1资料 8
2.1.2方法 8
2.2时空分布特征 11
2.2.1空间分布特征 11
2.2.2时间分布特征 19
2.2.3空间分型 21
2.3气候变化特征 24
2.3.1时间变化 24
2.3.2周期变化 29
2.3.3突变 33
第3章 影响湖南雨凇的主要物理因子 36
3.1资料来源 36
3.2湖南雨凇对大气环流因子的响应 36
3.2.1极涡与湖南雨凇 36
3.2.2阻塞高压与湖南雨凇 38
3.2.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湖南雨凇 39
3.2.4欧亚经纬向环流与湖南雨凇 40
3.2.5东亚槽、印缅槽与湖南雨凇 41
3.3湖南雨凇对海洋因子的响应 41
3.3.1厄尔尼诺与湖南雨凇 41
3.3.2拉尼娜与湖南雨凇 44
3.4湖南雨凇对天文因子的响应 46
3.5湖南雨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49
3.5.1雨凇天气气象要素特征 50
3.5.2雨凇对气象要素的响应 55
3.5.3雨凇对温度层结的响应 58
3.5.4雨凇对地理因子的响应 60
3.6电线覆冰厚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62
3.7小结 64
第4章 湖南重大雨凇过程大气环流特征 66
4.1 1954年12月26日—1955年1月14日雨凇过程 66
4.1.1雨凇过程概述 66
4.1.2大气环流特征 68
4.1.3气温层结特征 69
4.2 1964年2月2日—2月27日雨凇过程 72
4.2.1雨凇过程概述 72
4.2.2大气环流特征 73
4.2.3气温层结特征 74
4.3 1969年2月14日—2月28日雨凇过程 77
4.3.1雨凇过程概述 77
4.3.2大气环流特征 77
4.3.3气温层结特征 79
4.4 1974年1月23日—2月9日雨凇过程 81
4.4.1雨凇过程概述 81
4.4.2大气环流特征 83
4.4.3气温层结特征 84
4.5 1976年12月26日—1977年1月9日雨凇过程 86
4.5.1雨凇过程概述 86
4.5.2大气环流特征 86
4.5.3气温层结特征 89
4.6 1977年1月24日—2月11日雨凇过程 90
4.6.1雨凇过程概述 90
4.6.2大气环流特征 91
4.6.3气温层结特征 93
4.7 1984年1月16日—2月11日雨凇过程 94
4.7.1雨凇过程概述 94
4.7.2大气环流特征 94
4.7.3气温层结特征 98
4.8 2005年2月7日—2月14日雨凇过程 99
4.8.1雨凇过程概述 99
4.8.2大气环流特征 99
4.8.3气温层结特征 102
4.9 2008年1月12日—2月8日雨凇过程 102
4.9.1雨凇过程概述 102
4.9.2大气环流特征 104
4.9.3气温层结特征 107
第5章 湖南雨凇预报预测 110
5.1雨凇天气预报 110
5.1.1雨凇预报信息 110
5.1.2基于天气学原理的雨凇天气预报方法 111
5.1.3统计预报方法 112
5.2雨凇气候预测 117
5.2.1气候预测因子 117
5.2.2气候统计预测方法 118
第6章 湖南雨凇气候区划 122
6.1气候雨凇日模型 122
6.1.1气候雨凇日模型的建立 122
6.1.2气候雨凇日模型质量评估 124
6.1.3气候指标检验 130
6.2电线覆冰厚度估算模型 131
6.2.1标准冰厚换算 131
6.2.2电线覆冰厚度模型Ⅰ 133
6.2.3电线覆冰厚度模型Ⅱ 134
6.2.4电线覆冰厚度模型Ⅲ 135
6.2.5电线覆冰厚度模型比较 141
6.3气候区划 144
6.3.1雨凇气候区划 145
6.3.2电线覆冰气候区划 146
第7章 湖南雨凇监测评估 154
7.1雨凇监测指标 154
7.2雨凇评估方法 155
7.3湖南省冰雪灾害监测评估业务系统简介 155
7.3.1相关监测指标 157
7.3.2系统功能 158
附表 162
附表1湖南省历年平均月、季、年雨凇日数 162
附表2湖南省历次雨凇过程信息 164
参考文献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