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2
第一节 小儿推拿学发展简史 2
一、秦汉时期——小儿推拿学的萌芽时期 2
二、隋唐宋元时期——小儿推拿学的奠基时期 2
三、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学的形成时期 3
四、新中国成立后——小儿推拿学蓬勃发展的时期 3
第二节 小儿生理及病理特点 4
一、生理特点 4
二、病理特点 4
三、五脏特点 5
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特点 7
一、年龄分期 7
二、生理常数 9
三、小儿的喂养 13
第四节 小儿推拿治疗概要 14
一、小儿推拿的特点 14
二、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 15
三、小儿推拿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5
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6
五、小儿推拿的常用介质 17
六、小儿推拿前的准备 18
七、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 18
八、在家自助治疗的优点 18
第2章 小儿疾病辨证论治特点 22
第一节 病因特点 22
一、外感因素 22
二、内伤因素 22
三、先天因素 23
四、妈妈身体状况的因素 23
第二节 四诊特点 23
一、望诊 23
二、闻诊 25
三、问诊 26
四、切诊 27
第三节 辨证特点 28
一、八纲辨证 28
二、脏腑辨证 28
三、卫气营血辨证 28
第四节 治疗特点 29
一、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 29
二、处方要轻巧灵活、中病即止 29
三、注意顾护脾胃 29
四、重视先证而治 29
五、不可乱投补益 30
六、掌握用药剂量 30
第3章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四大保健穴 32
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32
一、推法 32
二、拿法 32
三、按法 32
四、摩法 33
五、捏法(捏脊) 33
六、揉法 33
七、掐法 33
八、擦法 33
九、搓法 34
第二节 小儿推拿四大保健穴 34
一、脾经 34
二、肾经 36
三、捏脊 38
四、揉腹 39
第4章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46
第一节 头面颈部穴位 46
一、天门(攒竹) 46
二、印堂 46
三、坎宫(眉宫) 47
四、太阳 47
五、人中(水沟) 48
六、山根 48
七、准头(素髎) 48
八、牙关(颊车) 49
九、迎香 49
十、承浆 50
十一、耳后高骨 50
十二、百会 51
十三、风池 51
十四、天柱骨 52
十五、囟门 52
十六、桥弓 53
十七、率谷 53
第二节 胸、腹部穴位 54
一、天突 54
二、膻中 54
三、乳旁 55
四、乳根 55
五、上脘 55
六、中脘 56
七、胁肋 57
八、天枢 57
九、脐(神阙) 58
十、丹田 58
十一、肚角 59
十二、气海 59
十三、关元 60
第三节 背、腰部穴位 60
一、肩井 60
二、大椎 61
三、风门 61
四、身柱 62
五、肺俞 62
六、至阳 63
七、脾俞 63
八、胃俞 64
九、肾俞 64
十、命门 65
十一、腰俞 65
十二、七节骨 66
十三、龟尾 66
十四、脊柱 67
十五、八髎 67
第四节 上肢部穴位 68
一、脾经 68
二、肝经 68
三、心经 69
四、肺经 69
五、肾经 70
六、大肠 70
七、小肠 71
八、肾纹 72
九、肾顶 72
十、小横纹 72
十一、四横纹 73
十二、掌小横纹 74
十三、板门 74
十四、胃经 75
十五、内劳宫 75
十六、小天心 76
十七、内八卦 76
十八、总筋 77
十九、大横纹 78
二十、外劳宫 79
二十一、精宁 79
二十二、威灵 80
二十三、二扇门 80
二十四、上马(二人上马、二马) 81
二十五、合谷 82
二十六、外八卦 82
二十七、三关 83
二十八、清天河水 83
二十九、六腑 84
三十、一窝风 84
三十一、膊阳池 85
三十二、曲池 85
三十三、洪池(曲泽) 86
三十四、月斗肘 86
三十五、老龙 87
三十六、十宣 87
三十七、五指节 88
三十八、左端正 88
三十九、右端正 89
四十、少商 89
四十一、商阳 89
四十二、中冲 90
四十三、关冲 90
四十四、少泽 91
四十五、拇腮 91
四十六、皮罢(肝记) 92
四十七、后溪 92
四十八、甘载 92
第五节 下肢部穴位 93
一、箕门 93
二、百虫 93
三、委中 94
四、膝眼 94
五、足三里 95
六、丰隆 95
七、前承山 95
八、后承山 96
九、三阴交 96
十、解溪 97
十一、昆仑 97
十二、仆参 98
十三、大敦 99
十四、涌泉 99
十五、太冲 99
第5章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 102
第一节 咳嗽 102
第二节 发热 105
第三节 近视 109
第四节 呕吐 113
第五节 流涎 116
第六节 便秘 119
第七节 腹泻 122
第八节 腹痛 126
第九节 脱肛 130
第十节 厌食 133
第十一节 疳积 137
第十二节 肠套叠 140
第十三节 遗尿 143
第十四节 惊风 146
第十五节 夜啼 149
第十六节 注意力缺陷(伴多动) 153
第十七节 脑瘫 156
第十八节 哮喘 160
第十九节 踝关节扭伤 164
第二十节 小儿肌性斜颈 166
第二十一节 髋部扭伤 170
第二十二节 小儿脊柱侧弯 172
第二十三节 挠骨小头半脱位 177
第二十四节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179
第二十五节 小儿增高调理保健 183
附录 久珍金刀健身功 188
第一式 童子拜佛式 188
第二式 金刀震龙根 189
第三式 刀背震龙尾 190
第四式 金刀震龙巢 191
第五式 金刀震龙背 192
第六式 金刀震龙腰 193
第七式 金刀震龙胆 193
第八式 金刀震龙肩 194
第九式 金刀震龙头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