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主义视阈下的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 以范畴语法为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玉国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1949474
  • 页数:25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关于汉语语法(主要是句法分析)研究的博士论文。选题共十一章,作者运用范畴语法理论,严格贯彻词汇主义语法的语义组合性原则及语义规则对应句法规则的理论主张,对汉语语法关系、话题化过程、TVP构造(含“把”字句、致使义“得”字句和兼语句)及NCC结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将汉语中一系列重要语法现象统一到“非连续”这一本质特征上来。作者尝试通过这篇论文来说明范畴语法理论同样适用于汉语的研究,并期望在句式语法正在兴起、成熟的形势下,能够引起汉语学界对词汇语法与词义分析的重视。

第一章 词汇主义句法理论源流与汉语研究应用 1

1.词汇主义句法理论概要 1

1.1 转换生成语法和非转换生成语法 1

1.2 非转换生成语法的词汇主义特征 2

1.3 词汇主义句法理论的共同特征 3

1.4 词汇主义句法理论与形式语义学 4

2.汉语的词汇主义研究 6

2.1 计算语言学的词汇主义路线 6

2.2 汉语本体研究的词汇主义倾向 6

3.本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目标 10

第二章 范畴语法述要 14

1.引言:范畴语法——语言研究的数学方法 14

2.范畴语法概要 15

2.1 范畴语法源流 15

2.2 当代范畴语法作为非转换语法繁荣的动因 17

2.3 范畴语法与其他语法理论的区别 18

3.范畴语法中的“范畴” 19

3.1 “范畴”的基本定义 20

3.2 句法范畴 20

4.范畴语法的特性 23

4.1 函数—论元结构(functions and arguments) 23

4.2 范畴语法中的句法、语义关系——规则对规则假设(rule-to-rule hypothesis) 23

4.3 单一层次(monostratal)的语法 25

4.4 词汇主义主张 25

4.5 对复杂结构语言现象的优雅描写 26

5.范畴语法中的“语言片段”(fragment) 26

6.范畴语法的发展及主要流派——GCG与CCG 28

6.1 扩充的范畴语法(Generalized Categorial Grammar,GCG) 28

6.2 Steedman的组合的范畴语法(Combinatory Categorial Grammar,CCG) 30

7.范畴语法的规则及算法系统 32

8.IA模式与IP模式 35

9.范畴语法研究的意义 36

第三章 非连续结构及其类型 41

1.非连续结构研究的意义 41

2.非连续结构的定义 42

2.1 非连续直接成分(discontinuous immediate constituent) 42

2.2 在上下文自由语法中定义非连续现象 43

3.非连续分析方案的本质 45

4.非连续结构的类型 46

4.1 不连续的直接成分——复杂及物动词短语TVP 46

4.2 句法上的非连续结构——话题句 47

4.3 语义上的非连续结构——缺口句和NCC结构 47

4.4 三种非连续结构的差别 48

5.汉语中非连续现象的研究 49

5.1 非连续现象对汉语研究的困扰 49

5.2 汉语界对非连续现象的研究 49

6.范畴语法对非连续结构的解决方案 54

第四章 词汇规则与语法关系 56

1.主语之辨 56

2.词汇主义流派语法关系的确立 58

3.范畴语法的词汇规则 60

4.词汇改变规则与论元结构的改变 62

4.1 关系削减规则 63

4.2 关系重新排序规则 64

4.3 关系扩展规则 65

5.按照词汇规则确立汉语语法关系 65

5.1 从关系重新排序规则看汉语存在句——“台上坐着主席团” 66

5.2 从关系重新排序规则看汉语领主属宾句——“王冕死了父亲” 70

5.3 关系扩展规则与汉语双宾句——“我吃了他三个苹果” 77

6.语法关系的确立:“谓词—论元”结构与题元角色连续统 80

第五章 句法上的非连续结构——话题及其提取类型 86

1.话题研究的重要性 87

2.话题与主语之间的纠结 88

2.1 话题与主语的关系 88

2.2 话题的地位——语用成分、话语成分、句法成分 89

3.范畴语法中话题的提取方式——话题化 93

4.再分析原则 95

5.主语、宾语的话题化 98

5.1 简单主语、宾语的话题化 98

5.2 复杂主语、宾语的话题化 102

5.3 关于宾语的强制性话题化 108

6.斜格成分的话题化 110

6.1 斜格成分的语法地位 110

6.2 所谓“话题的原生性” 110

6.3 斜格成分的话题化方式 112

6.4 斜格成分的话题化还是宾语修饰语的话题化 114

7.从语言的作格性看“次话题” 115

7.1 “次话题”与VPE范畴 115

7.2 汉语中的作格动词短语VPE范畴 117

第六章 范畴语法的TVP分析方案 127

1.宾语控制及主语控制的动词性补足语 127

2.TVP分析的解释力 130

3.范畴语法对于TVP的解决方案——内包操作(wrapping) 131

3.1 内包操作的起因 131

3.2 内包操作的具体方法 132

4.转换生成语法的分析方法 132

5.对范畴语法TVP方案的评价 134

6.TVP结构的本质——致使概念的整合 135

7.TVP的判定标准 137

8.TVP分析方案对汉语研究的启示 138

第七章 汉语非连续TVP结构——“把”字句 141

1.“把”字句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41

1.1 “把”字句的切分及存在的问题 141

1.2 “把”后NP的句法地位 144

2.“把”字句的句法和语义 145

2.1 “把”后NP的兼语性质 145

2.2 “把”的性质——非终结动词、致使义助动词 146

2.3 “把”的语法化与致使义 147

2.4 “把”字句内部成分的语义——VP 148

2.5 “把”字句句式义研究 150

3.“把”字句的分类 152

3.1 “把”字句的致使性 152

3.2 致使义“把”字句与处置式“把”字句的区分 153

4.致使义“把”字句 153

4.1 致使义“把”字句的句法特征 153

4.2 致使义“把”字句的语义结构 154

5.处置义“把”字句 159

5.1 准VR与“把”的共生性 159

5.2 处置义“把”字句——能产的句法致使手段 163

5.3 处置义“把”字句的语义描写 165

5.4 处置义“把”字句的语义表达式 167

6.“把”字句的TVP处理方案 168

6.1 “把”字句的非连续分析 168

6.2 儿语习得过程中“把”与其后VP的连续形态 169

6.3 “把”后NP的直接宾语性质 171

7. “把”字句TVP分析的语言类型学意义 175

第八章 汉语TVP“得”字补语句与IVP“得”字补语句 180

1.词汇规则生成“V得” 180

1.1 “得”的性质 180

1.2 范畴语法中“V得”的生成 181

2.两类不同事件结构的“得”字补语句 183

2.1 前人的分类方法 183

2.2 “NP1+V1得+NP2+VP2”式“得”字句中的致使关系 185

2.3 三事件的“得”字句与二事件的“得”字句 186

2.4 TVP“得”字句与IVP“得”字句的分野 192

3.非连续TVP“得”字句 193

3.1 句法组合性与语义组合性的对应 193

3.2 TVP“得”字句 194

4.IVP“得”字句与TVP“得”字句的歧义及语义差别 196

4.1 IVP“得”字句与TVP“得”字句的歧义 196

4.2 IVP“得”字句与TVP“得”字句的语义差别 198

第九章 汉语TVP结构——兼语短语 202

1.兼语句在语法分析上存在的问题 203

1.1 兼语式分析面临的困境 203

1.2 关于兼语式的“空代词”分析 204

2.兼语句的分类 205

2.1 致使与役使 205

2.2 役使类兼语式与致使类兼语式 206

3.兼语式的TVP分析 209

3.1 NP2的直接宾语特征 210

3.2 VP1与VP2的连续形态 211

4.TVP分析对兼语句中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解释 212

4.1 致使义兼语句中的反身代词照应 213

4.2 役使义兼语句中的反身代词照应 213

4.3 兼语句中反身代词的长距离约束阻断效应 215

5.TVP方案下的宾语小句中反身代词的“长距离约束”及阻断效应 217

5.1 内涵义小句宾语动词 217

5.2 长距离约束及阻断效应 219

第十章 汉语NCC构造 223

1.缺口句现象 223

2.狭义NCC结构与缺口句的区分 225

3.狭义NCC结构的树形图解释——右向节点提升(right node raising,RNR) 228

4.汉语中的狭义NCC结构 231

5.汉语中两种特殊的共用节点结构 233

5.1 “NP1而不是NP2”短语 233

5.2 一类特殊的“兼语式” 235

第十一章 词汇语法与构式语法 240

1.构式语法要旨 240

1.1 构式的定义 240

1.2 构式的判定 241

1.3 动词意义与构式意义的关系 241

2.构式语法对词汇主义的批评 242

3.构式语法可能存在的问题 245

4.构式的作用及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 246

4.1 构式的作用 246

4.2 构式语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 248

结语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