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一个新剧种的产生 3
一 十六世纪初叶的剧坛 3
二 昆腔的产生 6
三 魏良辅和昆腔流派 13
四 梁辰鱼和他的《浣纱记》 26
五 昆剧的萌芽时期 29
第二章 “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40
一 新声从江南到了北京 40
二 虎丘山曲会 44
三 新剧的创作和演出 51
四 舞台艺术述例 63
五 艺人·串客·清曲家 75
第三章 竞演新戏的时代 93
一 且看一张戏单 93
二 全本戏的演出特点 100
三 家乐的发展 122
四 民间职业戏班与艺人 141
五 关于女戏 165
六 玉熙宫与南府 183
第四章 折子戏的光芒 193
一 问题的提出 193
二 折子戏的形成 197
三 折子戏的艺术特点 208
四 苏州集秀班的影响 230
五 扬州剧坛和七大内班 247
六 清宫南府的扩建 263
七 北京的昆剧活动 270
八 女戏的演化 278
九 清曲家叶堂与钮树玉 287
十 全本戏的新貌 294
第五章 近代昆剧的馀势 305
一 进入近代的特点 305
二 从北京的集芳班谈起 309
三 昇平署始末 318
四 昆剧活动的新基地——上海 327
五 四大老班在苏州的活动 360
六 清唱与“清客串” 382
附录:清末上海昆剧演出剧目志 397
第六章 “化作春泥更护花” 415
一 文全福班的报散 415
二 从昆剧传习所到仙霓社 421
三 结束语 429
编校后记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