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国学概论 2
何谓国学 2
中国学术之分期 2
先秦诸子之渊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学 3
先秦诸子之渊源二——王官之学 6
先秦诸子之学 9
秦汉时代学术之新趋势 15
魏晋玄学 20
佛学 22
宋明理学 27
清代考据学 34
中国近代之思想家 38
第二篇 经子解题 42
自序 42
论读经之法 42
论读子之法 96
第三篇 理学纲要 168
序 168
绪论 169
理学之源 170
理学源流派别 185
濂溪之学 193
康节之学 201
横渠之学 212
明道伊川之学 221
晦庵之学 233
象山之学 248
浙学 257
宋儒术数之学 267
阳明之学 275
王门诸子 287
有明诸儒 300
总论 305
第四篇 中国文化史 322
研究历史之目的 322
何谓文化 322
中国文化之起源 323
历史年代 326
三皇五帝事迹 327
古代之社会组织 332
社会阶级 335
古代之生业 340
古代之道路 347
古代之用人 350
先秦诸子学术 352
秦、汉时之新局势 353
此时之政情 354
汉代学术 357
汉代兵制变迁 358
汉代刑法变迁 358
此时代重要之现象 359
第五篇 历史研究法 368
为什么要研究历史 368
历史的历史 371
史学进化的几个阶段 377
旧时历史的弊病何在 381
现代史学家的宗旨 385
作史的方法 390
研究历史的方法 395
第六篇 史学与史籍 404
史学定义 404
史籍溯源 406
史学缘起 408
史部大略(上) 411
史部大略(下) 415
史家宗旨今昔异同 418
史材 423
论搜辑 426
论考证 427
论论史事之法 431
史学演进趋势 434
第七篇 中国史籍读法 440
弁言 440
史学之用安在 440
中国有史学吗? 442
再为中国史学诉冤 446
史权为统治阶级所篡 448
读旧史宜注意之点 455
读旧史入手的方法 468
治古史的特殊方法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