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优秀课题成果文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林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9378052
  • 页数:4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总体上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一是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二是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三是如何开拓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作为治国基本方略的中国法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的主要内涵、基本特征、形式要求和实施原则,作了总括性的归纳和分析。第二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研究了“法治为什么一定要走中国道路”这一问题。第二章通过对“世界各国法治发展样式的多元性”的考察,旨在指出世界上没有独一无二、十全十美的固定法治发展模式,中国法治同样也只能立足中国自己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开拓自己的发展道路。第三章“发展中大国的社会转型与法治发展:俄罗斯视角”,主要结合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出中国在形成自身法治发展道路过程中需要警惕和避免的陷阱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和动向。第四章“中国近代法制的转型和发展历程:以公法为中心”,则回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旨在说明,虽然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处于外国文化的强势主导下,但中国法治发展事实上一直受到自己独特因素的影响乃至支配,这些中国独特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在历史上起作用,在

第一章 作为治国基本方略的中国法治 1

第一节 依法治国方略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4

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手段和基础性方式的治国方法和发展战略 6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使民主政治得以平稳有序展开的治国方法和发展战略 7

三、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通过宪法和法律使经济和社会获得长期秩序与发展的治国方法和发展战略 8

第二节 依法治国方略的形式要求和实施原则 14

第三节 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与党的领导 24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原则 24

二、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过程中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25

三、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过程中坚持民主与法治相结合 27

第二章 世界各国法治发展样式的多元性 34

第一节 法治原则的包容性与法治样式的多元性 34

第二节 西方法治样式的多元展开 39

一、议会主导的英国法治 40

二、分权制衡的美国法治 47

三、议行双轨的法国法治 49

四、以国为重的德国法治 54

五、脱亚入欧的日本法治 61

第三节 多元法治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65

第三章 发展中大国的社会转型与法治发展:俄罗斯视角 73

第一节 俄罗斯的现代社会转型 73

一、融欧亲美:俄罗斯尚未完结的现代化转型进程 73

二、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模式选择 76

第二节 俄罗斯的法治发展历程 83

一、苏联时期法治问题的意识形态化 84

二、当代俄罗斯法治的“新标准” 86

第三节 俄罗斯法治根基的建构 92

一、精神起点 92

二、社会根基 97

三、文化根基 100

第四节 俄罗斯法制现代化与司法改革 104

一、法律制度变革与创新 105

二、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 107

三、司法改革与司法独立 108

第五节 俄罗斯法治变革的得失 110

一、政治浪漫主义与精英伦理规范的强化 113

二、文化怀疑主义与宪政权威的缺失 117

三、经济激进主义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弱化 121

第四章 中国近代法治的转型和发展历程:以公法为中心 128

第一节 总统制与内阁制之争 128

一、总统制、内阁制与半总统制(混合制、双首长制) 129

二、临时约法所确立之政体 132

三、临时约法所确立政体之运作 135

四、政体之争的延续与调和 139

第二节 国民大会的理论与实践 141

一、孙中山关于国民大会的构想 142

二、 “五五宪草”与“政协宪草”中的国民大会 147

三、从“制宪国民大会”到“行宪国民大会” 150

四、国民大会的悖论 153

第三节 监察权与监察院 155

一、孙中山论独立监察机关 155

二、北洋政府的监察制度 158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院 159

四、监察院监察职权的行使及其实效 166

五、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监察院 171

第四节 从三法司到司法院 175

一、中国古代三法司 175

二、清末司法改革 177

三、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司法机关 178

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司法机关 181

五、近代中央司法制度变迁中的断裂与延续 184

第五章 时代呼唤法治的中国发展道路 192

第一节 法治发展的社会制度基础 192

第二节 中国法治发展的特殊性 196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7

二、政府推动型法治 199

三、社会主义法治 202

四、综合型法治 205

五、初始型法治 206

第三节 激进与渐进之间 209

第六章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的模式选择 217

第一节 律法中心主义与法院中心主义 217

一、“律法中心主义”与“法院中心主义” 218

二、“法律帝国”引发的法治危机 220

第二节 多元主义的法治共和国 224

一、 “法治”作为治理术: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224

二、多元主义的法律规则 226

三、多元主义的治理体制:超越纠纷解决思路 229

第三节 法治发展中的政党与政府 232

一、党的领导与审判权的独立行使 232

二、新礼法传统:通过党内法治带动国家法治 234

三、政府推动公共治理与法治建设 236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4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特征 24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4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24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 244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245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246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 246

一、以人为本原则 247

二、上下有序原则 251

三、内外协调原则 255

四、动态均衡原则 259

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 265

六、可持续发展原则 270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改革完善 273

一、法律体系的修改完善 273

二、立法机制的改革完善 277

第八章 中国法治的东方特色:调解和信访 285

第一节 作为东方传统经验的调解 285

一、调解的特点和功能 286

二、人民调解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90

三、人民调解的法律化:《人民调解法》 293

四、其他专门性调解机制 299

第二节 中国式的权利救济:信访 303

一、信访工作的性质 305

二、信访制度的功能 308

三、信访法治化及其路径 317

第九章 中国的民本法治:群众路线 331

第一节 构建合理的法民关系 331

一、积极的法民关系与消极的法民关系 333

二、法民关系的微观分化:司法环境与职业伦理 341

三、法民关系的宏观连带:司法公信与个案裁判 345

第二节 专职法治与民本法治 349

一、现代西方的“专职法治” 350

二、当代中国的“民本法治” 354

三、两条法治道路的比较 359

第三节 民本法治的群众路线 365

一、变法与法治的“精英主义” 366

二、普法与法治的“群众路线” 369

三、坚持法治的群众道路 371

第十章 法治建设的中国话语体系 379

第一节 兼容并包的法治话语体系 379

一、传统中国法治话语 379

二、现代西方法治话语 39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 401

一、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科学性 401

二、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的基本内容 406

第三节 法治话语体系的中国化 413

一、走中国自己的法治道路 414

二、完善法律制度 414

三、法治更可靠 415

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17

五、坚持两手抓 417

第十一章 中国法治发展战略和进程 422

第一节 中国法治发展综合战略 422

一、狭隘的法治控权理论 422

二、中国法治发展战略目标 425

第二节 中国法治发展历史进程 434

一、经济发展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1980~2000年) 438

二、社会建设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2004~2020年) 441

三、政治改革主导的法治建设阶段(2020~2050年) 444

第三节 国家法治能力建设 447

第十二章 中国民主法治的价值建构 455

第一节 法家政治的价值缺失 455

第二节 儒家政治的德性根基 460

第三节 权利政治的理性取向 467

第四节 迈向政治德性和政治理性 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