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教程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南圣,吴峰编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307194915
  • 页数:350 页
图书介绍:本教程共十章,全书内容以自然环境中化合物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为主线进行编排,较详细论述了这些过程的基本规律及机制,较深入阐述了人为污染物对这些过程的扰动及其机制、所产生的后果及其影响。在介绍较成熟的基本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反映环境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本书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科书,可作为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教师的参考书,亦可作为大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用书。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与化学污染物 2

一、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2

二、化学污染物 3

第二节 环境化学 16

一、环境化学发展概况 16

二、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 17

三、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9

第三节 环境化学与全球变化研究 20

一、全球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 20

二、环境化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25

复习思考题 29

第二章 全球环境概述 30

第一节 大气圈 30

一、大气圈的结构 31

二、大气的组分 32

三、大气组分对太阳辐射的衰减 40

第二节 水圈 50

一、水圈的结构 50

二、天然水的分布 50

三、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53

四、水循环 54

第三节 岩石-土壤圈 56

一、土壤 56

二、土壤的矿物质及其结构 60

三、土壤有机质 67

四、土壤的性质 86

第四节 生物圈 88

一、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88

二、生物圈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90

三、重要化学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91

第五节 全球系统的相互作用 101

一、地球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102

二、地球系统状态演变的控制因素 103

复习思考题 105

第三章 化合物在环境介质间的分配 107

第一节 分配与分配平衡 108

一、分配与分配系数 108

二、常用的分配系数 110

三、分配系数的测定方法 112

第二节 化合物在空气-水之间的分配 114

一、亨利定律 114

二、空气-水分配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115

第三节 化合物在土壤(沉积物)-水之间的分配 118

一、概念模型 118

二、分配系数Kd 118

第四节 化合物在水-生物之间的分配 119

一、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 119

二、生物富集系数及其测定与估算 120

第五节 大气中有机化合物在气体-颗粒物之间的分配 120

一、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气体-颗粒物之间的分布 121

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气体-颗粒物之间的分配 121

第六节 分配系数的估算方法 123

一、线性自由能相关(LFER)模型简介 123

二、化学键贡献法估算亨利定律常数 125

三、原子/碎片贡献法估算K OW 127

第七节 逸度模型 132

一、逸度 132

二、逸度模型的框架 132

三、逸度模型的计算 133

复习思考题 136

第四章 环境介质中的化学平衡 137

第一节 环境介质中的酸碱平衡 137

一、天然水中的碳酸盐平衡及pH值的影响 137

二、大气液相中SO2的平衡 141

三、含氮无机物的酸碱平衡 143

第二节 环境介质中的氧化还原平衡 145

一、氧化还原平衡 146

二、天然水Pε 148

三、天然水中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 148

四、水中氧化反应对化合物存在形态的影响 149

第三节 环境介质中的水解平衡 154

一、有机化合物的水解平衡及其动力学原理 154

二、影响水解速率的因素 157

三、水解速率常数的估算 158

第四节 环境介质中的配位平衡 161

一、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 161

二、羟基对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 163

三、NTA的配合作用 164

四、天然有机配位体的配合作用 166

第五节 环境介质中的离子交换平衡 169

一、土壤的离子交换 169

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 170

三、土壤的阴离子交换 173

复习思考题 174

第五章 酸沉降的化学过程 175

第一节 降水中酸性物质形成的化学过程 176

一、二氧化硫的化学转化过程 176

二、氮氧化物的化学转化过程 180

三、有机化合物转化为有机酸的过程 182

第二节 降水的化学组成与酸度 184

一、降水的化学组成 185

二、降水中离子成分的相关性 186

三、降水的酸度 187

复习思考题 189

第六章 环境中的微界面过程 190

第一节 环境中的微粒及其表面性质 190

一、环境中的微粒 190

二、环境中微粒的表面性质 191

第二节 矿物微粒-水的界面过程 195

一、双电层(electric double layer)理论简介 195

二、表面配位模型 197

三、天然水体中微粒的吸附作用 217

第三节 微生物表面的微界面过程 221

一、环境微生物及其表面结构 221

二、环境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微界面过程 228

复习思考题 232

第七章 环境中的光化学过程 234

第一节 光化学基础 234

一、光化学概念及光化学定律 234

二、光对分子的作用 236

三、光物理与光化学过程 241

第二节 对流层中的光化学过程 244

一、对流层清洁大气中的光化学过程 244

二、光化学烟雾 264

第三节 平流层的光化学过程 267

一、平流层化学 268

二、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化学机制 273

第四节 水生系统中的光化学过程 273

一、水生系统中活性物质生成的光化学过程 274

二、天然水中化合物的直接光解 278

三、天然水中化合物的光氧化降解 280

复习思考题 282

第八章 环境中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284

第一节 C1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284

一、环境中C1化合物的来源 284

二、利用C1化合物的微生物 286

三、C1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288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 289

一、脂肪烃的微生物降解 289

二、卤代苯的细菌氧化 290

三、芳香烃的微生物降解 290

四、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 293

五、多氯联苯的微生物降解 295

第三节 金属元素的生物甲基化 296

一、环境中金属元素甲基化的机理 296

二、环境中汞的甲基化 299

复习思考题 300

第九章 环境中元素的化学形态 301

第一节 化学形态与效应 301

一、化学形态的基本概念 301

二、形态与物理化学性质 303

三、形态与效应 307

四、影响化学形态的因子 311

第二节 不同环境介质中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 313

一、土壤中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 313

二、水中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 315

三、溶解态金属元素的形态 317

第三节 形态分析方法与模拟计算 317

一、形态分析的发展 318

二、形态分析的类型与特点 319

三、形态分析方法 320

四、土壤或沉积物中化学形态的逐级提取法 323

五、模拟计算方法 325

复习思考题 328

第十章 化学物质在环境相间的迁移 329

第一节 气态化合物在大气-水界面的迁移 329

一、双膜理论 329

二、双膜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334

第二节 大气中气态化合物从气相向气溶胶相的转化迁移 338

一、化合物由气相向气溶胶相转化迁移概述 339

二、气态无机化合物由气相态向气溶胶相的迁移 340

三、气态有机化合物由气相向气溶胶相的迁移 341

复习思考题 348

参考文献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