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蟊蚂治歌(代自序) 3
含苞的行为法学花朵——苏州河畔的三十年变迁 4
作者简介 5
对学术路径的简要回眸 7
伍柳村“序” 8
史焕章“序” 9
刘家琛“序” 11
曹建明“序” 12
未罪学命名论 13
题字:未罪学基本内容的标题式亮相 15
书眼:防范象场菜单选项 22
梦同书——预防犯罪新学科《未罪学》问世之回眸 23
总论 28
总论前语 28
第一编 定位论 31
定位论理论篇 31
未罪学的学科定位与写作特点 32
一、为什么要研究未罪学的学科定位? 32
二、什么理论是未罪学的定位理论? 33
三、是理论学科,更是行为学科 33
四、犯罪源流理论的产生及其在《未罪学》中的实际运用 34
五、未罪学的学科定位 35
六、本书的写作方式与职业习惯 35
定位论实证篇 39
实证篇卷首语 40
卷之一 社会学与未罪学 41
问题 41
一、社会学对“社会”的学术定义 41
二、犯罪学对社会学“根依”的先河 42
三、未罪学——犯罪社会学溯源——社会学 42
四、转型社会——治罪方式的增型——学科的创新 42
思考 43
第一思 “社体”(社会体的简称)是个体的外化延伸延展体 43
一、“人体”及“人体”结构学术图示 43
二、“社体”及“社体”结构学术图示 43
第二思 “社体”的“法”系统似人体的经络系统 45
一、“人体”的脉系及其功能 45
二、“社体”的法系统及其功能 45
第三思 减少了“人体”的违法就必然会减少“社体”的犯罪 45
一、没有边际的自由与法定范围的自由的永恒矛盾存在 45
二、把违法行为的研究作为一门专门学科 45
三、从战略层面的高度来研究 46
第四思 确立预防犯罪新理念 46
卷之二 中医学与未罪学 48
问题 48
一、向着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向游弋 48
二、向着阴与阳关系的方向游弋 48
三、向着动与静关系的方向游弋 48
四、向着对抗与和谐关系的方向游弋 49
思考 49
第一思 预防医学与未罪学 49
第二思 《鹖冠子》医学故事与未罪学 50
第三思 经络学的人体穴位理论与未罪学 50
卷之三 犯罪学与未罪学 52
问题 52
一、以弥补刑法学的不足而登场 52
二、两个学派的论争 53
三、恪守自身“疆域”的新中国犯罪学研究 54
思考 54
第一思 “预防犯罪”概念内涵的更新,与未罪学科学概念的确立 54
第二思 未罪学是对接社会预防犯罪主体需要的学科 55
第三思 犯罪学的分科研究问题 56
卷之四 生态心理学与未罪学 57
思考 58
第一思 对于生态位的未罪学解读 58
第二思 未罪学所关注的两条生态定律 58
卷之五 刑法学与未罪学 59
问题思考 60
第一思 相对主动预防与相对被动预防的分工和协作 60
一、刑法学相对被动预防的大作为 60
二、未罪学相对主动预防的难作为 60
三、未罪学的担当就是为刑法学“减负” 60
第二思 法定未罪与未罪学的未罪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 60
一、法定的未罪 60
二、未罪学的未罪 61
卷之六 监狱学与未罪学 62
问题思考 62
第一思 从图示“违法犯罪源流全图”而引起的思考 62
第二思 监狱学的“外延”与未罪学的“内涵” 63
卷之七 行政法学与未罪学 64
问题 64
一、政府的基本职能与社会的安全问题 64
二、“管制型政府”与惩治犯罪的主要导向问题 64
三、“服务型政府”与防治犯罪的主要导向问题 64
四、服务与管理辩证统一的我国政府职能建设 65
思考 65
第一思 政府以预防犯罪产生为先导实现其社会安全 65
第二思 增强公民预防犯罪的素质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 66
第三思 行政法学研究与行政行为的未罪学研究 66
一、学术境界与社会境界问题 66
二、行政刑法学与行政未罪学的上下位关系问题 66
三、学科关系矛盾间法益的公平正义及程序和谐原则 67
四、以行政法学为依托,作好未罪学研究的加减法 67
卷之八 法学、行为法学与未罪学 68
问题 68
一、宪法与法律部门一览表 68
二、行为法学 69
思考 70
第一思 法学是未罪学存在与从事学术研究的路径“根依” 70
第二思 行为法学的核心术语是未罪学研究用语中不可或缺的术语 70
一、太极图标示 70
二、自我解读 71
结论 71
第二编 对象论 75
对象论理论篇 75
犯罪学学科体系新探构 76
一、为什么要进行学科体系的新探构 76
二、“犯罪学”的类学地位探讨 81
三、广义“罪理学”论 84
对象论实证篇 87
实证篇卷首语 88
卷之九 任务论 89
问题 90
提案呤 90
中国两大传统文化形态发展演变图表 92
思考 93
第一思 学科生存的必要性之一:欢乐与痛苦如钟摆的两极 93
一、追求欢乐没有顶 93
二、排斥痛苦没有底 93
三、求得平衡得求“医” 93
第二思 学科生成的必要性之二:职权与授权像树根与树冠的关系 94
一、权的来源——授权的理论和授权方式 94
二、权职为民与服务型政府 94
三、权职和谐在于廉 94
第三思 学科生存的必要性之三:科学选择刑罚价值,充分启用防范“行违法”的防违法价值 95
一、罪后防:刑罚的价值取向 95
二、罪前防:防范“行违法”的价值取向 95
第四思 学科生存的必要性之四:上游防范任务的有效完成,需要上游学科学术研究的担当 96
一、对上游防务的解读 96
二、未罪学——研究上游防范的学科 96
卷之十 法源论 97
思考 98
第一思 立法预期程度与用法实效检验的互应关系 98
一、实证研究法律责任施行状况的目的与路径 98
二、法律责任种类的具体适用现状及立法建议 99
第二思 立法人与用法人在不同时空上的协同效果关系 101
第三思 行政执法官员在为政中与刑事司法法官的必要沟通关系 102
卷十一 双“体”论 104
问题 104
越轨理论流派及观点一览表 104
《犯罪学理论的11种结构》表 107
思考 108
第一思 把“社体”与“人体”及其辩证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108
第二思 对“人体”与“社体”关系的西方理论解读 111
一、以“人体”归位的列举 111
二、以“社体”归位的列举 111
三、以“关系”归位的列举 111
四、以“处方”归位的列举 111
第三思 以“人体”、“社体”为对象的东西方视角理论的运用 112
一、借鉴西方视角理论的关联性和本土化问题 112
二、中医的“微型宇宙观”与东西方理论运用于对象的具体结合 114
卷十二 诚信与安全论 116
问题思考 116
第一思 “审计问责”应否过渡到政治问责 116
第二思 民间的“问题居间”是否应追究其过失或失信的法律责任 117
第三思 国家诚信法庭、安全法庭创设的思考 122
一、“诚信问题”的解读 122
二、“安全问题”的解读 122
三、“诚信法庭”“安全法庭”创设的建议 122
卷十三 项目论 124
问题思考 125
第一思 项目的图示及其说明 125
一、图示 125
二、说明 125
第二思 民事问题转化为刑事犯罪的防范研究 126
一、“民转刑”的概念 126
二、状况及其原因 126
三、良好的处方 127
第三思 社会突发事件的现象、原因与预防研究 128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 129
二、突发事件的态势与原因 12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30
第四思 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充分关注和研究 131
一、文化视野中的“社会病”诊断 131
二、经济视野中的“社会病”诊断 133
三、食品安全难容“已罪”之后才谈安 134
第五思 刑后须关注的“人体”、“社体”及其关系问题研究 137
一、再犯的概念 137
二、“中途之家”中的“过渡人”研究 137
三、刑后之治,重在安治 139
第六思 国家治理与职务犯罪研究 140
一、国家治理要更加依靠法律 140
二、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型 141
三、渎职犯罪“人体”与管理机制问题 142
第三编 方法论 149
方法论理论篇 149
论犯罪成本与防范方法的辩证法 150
一、法益行为与法害行为(违法行为)的成本导向 150
二、“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理论的启迪 150
三、未然耗费与已然耗费的比价函数 151
四、防范意志、防范知识与防范工具 151
五、犯罪学尚还不是定型了的已知学科 152
六、分力低能低效——论域边界难以限定的劣势 152
七、合力高能高效的一面旗帜——联合国预防犯罪委员会 153
八、刑法单一方法与刑事一体化方法的辩证法 154
方法论实证篇 155
实证篇卷首语 156
卷十四 法律依据与法治防范 157
问题思考 158
第一思 法律依据——部门法涉违法涉犯罪行为的立法统计 158
第二思 法治防范——从“软防”走向“硬防”的社会标志 159
卷十五 防范大学——“社体”“人体”关系的和谐构建 161
问题 161
一、微观务实与宏观务虚的研究 161
二、未罪先防与刑后防范的研究 162
三、以“社体”为安和以“人体”为安的“诊治” 163
思考 164
第一思 “人体”与“社体”的学术图示 164
第二思 生产与分配关系调适中的大局预防 164
一、一个光辉的伟大生产者 164
二、收入分配不公的“社会病”之源 165
第三思 服务管理关系调适中的防范大局 168
一、思维方式的变革与服务和管理的关系 168
二、反位定理运用在服务与管理上的相得益彰 169
三、服务与管理上尽职履责的两不疏 169
第四思 现阶段应以适度的法律补救道德的“短腿” 170
卷十六 防范主体与防范机制 172
问题思考 172
第一思 依法防范的主体分类 172
一、从社会结构的存在视角分类 172
二、从防范功能的不同视角分类 172
三、横向“群体”与纵向“体系”的分类 173
第二思 防范主体如何运用好防范机制的问题 173
一、惩治体制与防治体制 173
二、运用好“社体”“人体”的各种运作机制,是打开“三未”防范效果产生的阀门 173
卷十七 量变质变防微杜渐 174
问题思考 174
第一思 从“三我”形成到“三我”制约过程的原理 174
第二思 从量变转化为质变过程的原理 175
第三思 从内在“心象”到外在“形象”形成的原理 175
卷十八 “范式”应用与“象场菜单” 177
问题思考 178
第一思 防范“象场菜单”选项图示 178
一、“象”的概念 178
二、“象式”的概念 178
第二思 防范“象场菜单”选项解读 179
一、“人体”、“社体”与“互切” 179
二、源头、流程与“互切” 180
三、自由、法度与“互切” 180
四、征象、犯因与“互切” 181
五、“找穴”、“点穴”与“互切” 181
六、被害、加害与“互切” 182
七、扶正、去邪与“互切” 183
八、治标、治本与“互切” 183
卷十九 无“预”无“防”:大数据运用预测法与地理学制图预测法 185
问题思考 185
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185
一、系统软件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86
二、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和操作界面 189
三、系统软件运行的初步效果 193
四、关于推广应用和拓展FZYC—V1.0的设想 194
城市街面犯罪的聚集分布与空间防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犯罪制图分析 195
一、问题的缘起 195
二、街面犯罪聚集分布的研究模式 196
三、犯罪聚集分布的制图检验:以盗窃犯罪为样本 200
四、基于犯罪聚集分布的防控模式反思 204
五、余论:开展空间防控面临的挑战 205
第四编 路径论 209
路径论理论篇 209
论“头顶公正、法内自由、法外道德”的路径 210
一、路径选择的哲学思考 210
二、必选的实证之路 214
论依法预防与惩罚犯罪相对接的接轨路径 215
一、人治预防与法治预防 215
二、部门法的“负面”法定与法治预防 215
三、上位空间的源头防治与流程救治 215
四、本体刑法学与源流刑法学 215
五、上位防治与下位惩治的相应对接 216
六、部门法与刑法立法的功能匹配与协调发展 216
路径论实证篇 217
实证篇卷首语 218
卷二十 个防群防——自然型犯罪的未罪防范路径 219
思考 220
第一思 打击犯罪的相对强势与预防犯罪的相对弱势 220
第二思 防范路径上“三大机制”作用的提升 221
一、着力提高个体的防范机制程度 221
二、提高家庭、学校的防范机制要求 223
三、提高社区防范的机制水平 224
第三思 自然型犯罪与自然犯未罪防范路径 225
一、自然犯与人类源于自然 225
二、自然人与自然需求的与时俱进 225
卷二十一 学法用法——法定型犯罪的未罪防范路径 226
问题思考 226
第一思 学法用法是防范的首入门槛 226
一、法律是公平正义维护的强力手段 226
二、择“食”用法是“病态”在身了 227
第二思 重防源头,严查流向 227
一、勿救“温州”——警惕高利贷危局绑架货币政策 227
二、“地沟油”监管:目光放在技术之外 227
第三思 法定型犯罪与法定犯的未罪防范路径 228
一、德国康采恩的事前防范“设治” 228
二、美国司法系统的事后高效裁制 229
卷二十二 制度创新——职务型犯罪的未罪防范路径 230
问题思考 231
第一思 从“烂苹果”理论出发的自律创新防范路径 231
第二思 从制度理论出发的监管制度创新防范路径 231
第三思 从权利理论出发的公众参与防范路径 232
一、权:权力、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解读 232
二、参与防范与维护权利的密切关系 232
第四思 职务型犯罪与职务犯的未罪防范路径 233
一、从“行政刑法”说到“已罪”的上游研究 233
二、立法防范、行政防范和司法防范 233
分论 236
分论概语 236
第一编 公权度相对较高的职务型未然犯罪防范 237
职务型未罪防范篇目 238
卷二十三 举案论防——在法律的天平上:王立军案件庭审、案情始末及社评 239
一、案件庭审:审理与判决 239
二、案情始末:王立军案6大关键节点 239
三、社评:“王立军案”警示限制权力的迫切 242
说防: 243
论《老子的廉政“药方”》 243
卷二十四 寓防于国家公权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权威、高效监督体制对公权运行中未罪防范的比较简介 245
习近平: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45
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246
一、建设之理念 246
二、机构之完善 246
三、制度之创新 247
四、自律之期盼 247
五、古人之训与今人之鉴 248
六、检察官办案坚持的源头防范信念 249
部分国家的比较简介 249
美国的反腐败廉政建设 249
德国的反腐败廉政建设 249
新加坡的反腐廉政建设经验 25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 251
一、腐败存在的理论性问题 251
二、腐败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253
三、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解读腐败犯罪的国际性防范 253
南京市职务犯罪预防经验 254
卷二十五 寓防于公职服务与行政治理——职务犯罪未罪预防的路径探索 255
职务犯罪罪名型录 255
一、贪污型犯罪名录 255
二、贿赂型犯罪名录 255
三、渎职型犯罪名录 255
四、侵权型犯罪名录 255
防范路径探索 255
一、科学的权力观 255
二、防范路径的探索 256
第二编 社会度相对较高的法定型未然犯罪防范 267
法定型未罪防范篇目 268
卷二十六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公司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 269
国家法禁的入罪门槛 269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 270
富豪犯罪“十穴论” 271
举案说防评点 275
人行正道,业走正路 275
承担责任,构建诚信 275
卷二十七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企业产品质量法施行与管理中的未罪防范 277
国家法禁的入罪门槛 277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 281
呻吟的土地啊——徐成章销售假种子案 282
种子的诱惑 282
发财梦破灭 282
土地在呻吟 282
法律的制裁 283
举案说防评点 284
第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4
第二,对控制理论的有效运用 284
第三,传统文化的当代“活”用 285
第四,公司、企业的普识措施。 285
卷二十八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 286
国家法禁的入罪门槛 286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 290
一、审计署的审计情况报道 290
二、在卖单柜台工作的廖丰炒股案 293
三、金融诈骗的特点与防范警示专栏 295
举案说防评点 304
金融法律管理服务的三分三角三元 304
一、金融法律管理服务的三分 304
二、金融法律管理服务的三角 306
三、金融法律管理服务的三元 307
卷二十九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税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 309
国家法禁的入罪门槛 309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 310
一、特点概况 310
二、从个案解析看偷税手法的形形色色 311
举案说防评点 315
一、提高纳税人的国家观念和诚信纳税的人格品德 315
二、从源头上防止偷税行为,在流程环节中截流偷漏税行为 315
三、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税务干部队伍的业务技能 316
卷三十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建筑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 317
国家法禁的入罪门槛 317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 318
“短命”的建筑与盲目的拆迁 319
建筑“短命”源于GDP崇拜 319
关注背后的社会问题 319
57名厅干部被工程建设“砸倒”监察部昨公布20起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 319
20起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纪典型案件 320
举案说防评点 323
千方百计解决产生问题的制度性原因 323
卷三十一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环境保护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 325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 327
矿难警歌 328
环境污染事故案列举 328
举案说防评点 331
李克强、刘振亚在全国“两会”上的环境论 332
卷三十二 寓防于服务与治理——航空法施行管理中的未罪防范 334
一、航空法的内涵、条约和特征 334
二、航空法的发展 335
三、违法犯罪的入罪门槛 336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 336
一、历史的回顾图表 336
二、在国际社会中航空犯罪目的的分类 337
三、劫持与反劫持 338
举案说防评点 341
完善航空法律体系 341
第三编 自然度相对较高的自然型未然犯罪防范 345
自然型未罪防范篇目 346
卷三十三 寓防于社会细胞:婚姻家庭——在践行《婚姻法》法律责任等问题中的未罪防范 347
国家法定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347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 348
举案说防评点 350
关于“反家庭暴力”的立法 352
卷三十四 寓防于家庭、学校教育与社会治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施行中的未罪防范 353
行政处罚与涉罪门槛 353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 354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状况 354
手机网络扫“黄”与“防范象场菜单选项” 354
部分国家网上治“黄”招数简介 356
中国的治“黄”与栽“绿”并举 357
一、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的相对论 358
二、引导心路的教育与打骂强制的教育的相对论 358
三、知识教育与悟道教育的相对论 359
四、人格教育与性格教育的相对论 359
举案说防评点 359
分级制的联想 359
卷三十五 城市社区的服务与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建设中的未罪防范 362
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 362
一、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清涧居委会社区调解工作的剪影 362
二、社区中的警务防范与“防范象场菜单选项” 366
地球村:中国法官、律师化解国内诉讼矛盾的风采 369
一、中国浙江桐乡进出口有限公司获胜诉的判决消息从美国飞来。 369
二、外诉官司内诉打,三审定案论是非 370
三、充分说理是赢得司法明断的关键所在 374
四、关于一致对外追索货款的协议书 374
卷三十六 乡村、小城镇社区的服务与建设——在“三农”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未罪防范 376
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立国之本的“三农”政策 376
防范象场菜单选项与农村犯罪问题观察 377
射洪美 378
预测(预报)犯罪特点·举案说防评点 379
一、消除社会产生犯罪土壤的广义论 379
二、预防发案的函数规律研究 380
三、城镇化进程与犯罪产生问题的学术预警 381
卷三十七 被害人(自然人、单位、法人、国家)的被害防范——特别关注衣、食、住、行、游、财、性、命的日常未被害防范 382
一、未罪防范国家法定罪名参照一览表 382
二、源头防范——流程救治——终端惩罚 392
三、加害人的对应面——被害人 393
第四编 战略度与技术度相对较高的未然犯罪防范 401
战略型、技术型、网络信息型未罪防范篇目 402
卷三十八 罪因世界的防范战略 403
一、未罪预防的战略特征和目标 403
二、战略预防与预防规律 404
三、战略防范的对象:罪前的“罪因因子世界” 408
四、战略预防与防范理论 408
五、战略防范与社会治理 410
六、战略防范与实证防范的相对论 410
卷三十九 自然型犯罪实证防范防术论——从吴晶晶被害案说起 412
案发 412
对激情犯罪的人性解析 412
表征 412
激素 413
犯因 413
对激情犯罪的防术解析 414
以前人为鉴 415
以他人为鉴 415
以案为镜照社会 416
卷四十 法定型犯罪实证防范防术论——从张云良因“投机倒把罪”而改变人生一案说起 417
案发 417
投机、诈骗的人性解析 418
人性特征 418
变“形”的犯因 418
金融骗术与防术 420
金融骗术 420
金融防术 420
以案为镜照社会 421
形形色色的社会行为人 421
卷四十一 职务型犯罪实证防范防术论——从朱宗发(化名)滥用职权案说起 422
案发 422
权的特征 423
滥用职权罪的特征 423
犯因治理简析 423
开放与治理中权力配置的调适 424
一、治安治理与未罪学 424
二、公司企业治理与未罪学 424
三、行政治理与未罪学 425
卷四十二 网络信息型未然犯罪防范 426
一、扼住网络犯罪“七寸” 426
二、对网络信息型犯罪的专科未罪综合治理 426
书末结语 428
一、读“流”而思“源” 428
二、读经典作家的论述 428
三、读“防·救·惩”三字经 429
四、读“天地人合一论”与“犯罪三原因论” 430
五、读宪法和各部门法及“治未病法” 431
岁月留痕 432
一、离别山村 432
二、以校为家 433
三、浪花朵朵 433
四、蓝鹏律师 433
五、诗舞琴体乐 434
六、行为法学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