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宏观金融 3
储蓄结构、投资结构和金融结构 3
对积累、消费和资源配置的重新认识 15
社会资金流动的综合平衡 19
财政平衡的时间、空间及其动态意义 36
经济的短期稳定与财政政策 41
利率决定与利率方针 50
格利和肖的货币“新论” 63
需求膨胀和储蓄投资的关系 73
中央银行能控制住货币供应量吗 82
金融机构多样化对货币政策的干扰 85
一种新的货币现象: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 95
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 124
宏观金融十字路口的若干思考 149
第二篇资本市场 159
社会资金流动和发展资本市场 159
证券市场需要理论支柱 178
西方国家金融市场的理论依据 183
战后美国金融机构的多样化趋势 189
形成美国债券利率差异的因素 199
对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207
加入WTO与中国证券市场 223
用戈德史密斯的金融发展理论分析中国金融结构 237
金融体系中的投资银行 250
直接金融的生命力和投资银行的竞争力 256
国企海外上市迈入新阶段 271
企业发行境外可转股债券的试验及存在的问题 278
投资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282
第三篇普惠金融 291
微型金融的价值 291
全新认识小微金融 302
是时候反思金融发展道路了 306
好金融与好社会:问题的提出和答案 311
建立普惠金融基础设施 331
普惠金融:战略规划与模式创新 334
包容性增长背景下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 341
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的目标 357
数字普惠金融新时代 375
从农村金融到普惠金融 378
普惠金融与能力建设 400
超越普惠金融的概念 404
“十三五”时期的金融战略选择 421
后记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