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MPLS和SDN简介 1
1.1互联网(The Internet) 1
1.2 ISP示例拓扑 4
1.2.1服务提供商使用的路由器的类型 5
1.2.2 BGP配置 7
1.2.3 BGP路由的信令和冗余 11
1.2.4未启用BGP的核心网内的数据包转发 16
1.3 MPLS 17
1.3.1 MPLS实例 17
1.3.2 MPLS包头 19
1.3.3 MPLS配置及转发平面 21
1.3.4转发等价类 26
1.3.5再问,什么是MPLS 27
1.4 OpenFlow 27
1.4.1 OpenFlow——基于流的转发 28
1.4.2 OpenFlow:Openness(开放性)和P4 29
1.5 SDN 30
1.5.1控制和转发平面相分离 30
1.5.2 SDN和协议 32
1.6 SDN时代 32
第2章 MPLS“四巨头” 37
2.1 LDP 38
2.1.1 LDP发现和LDP会话 39
2.1.2 LDP标签映射 41
2.1.3 LDP和多条等价转发路径(Equal-Cost Multipath) 48
2.1.4 LDP实现细节 52
2.1.5区域间LDP 56
2.1.6防止LDP网络中的流量黑洞 56
2.2 RSVP-TE 59
2.2.1 RSVP-TE LSP基础 61
2.2.2 RSVP-TE示例 68
2.2.3受RSVP约束的路径(RSVP-Constrained Path)和ECMP 75
2.2.4区域间(Inter-Area) RSVP-TE LSP 79
2.2.5 RSVP自动隧道(Auto Tunnel) 80
2.3 IGP和SPRING 81
2.3.1 SPRING示例 82
2.3.2 SPRING概念 88
2.3.3 SPRING邻接段(Adjacency Segment) 90
2.3.4 LDP RSVP-TE和SPRING之比较 91
2.4带标签的BGP单播路由(BGP-Labeled Unicast) 92
2.4.1不运行IGP(IGP-Free)的大型数据中心网络 93
2.4.2 BGP-LU配置 96
2.4.3在不运行IGP的数据中心网络中VM接入服务的配置 102
2.4.4 BGP-LU——信令和转发平面 106
2.4.5 BGP-LU——SPRING扩展 108
第3章 第3层单播MPLS服务 110
3.1 6PE:用IPv4/MPLS核心网络传输IPv6流量 111
3.1.1 6PE——骨干网相关配置(PE设备) 112
3.1.2 6PE—— RR配置 113
3.1.3 6PE—— PE路由器上与接入(CE)有关的配置 113
3.1.4 6PE——信令 116
3.1.5 6PE——转发平面 117
3.2 BGP/MPLS IP虚拟专用网络 121
3.2.1附接电路和接入虚拟化 122
3.2.2 L3VPN简介 123
3.2.3 L3VPN——信令 124
3.2.4 L3VPN——转发平面 128
3.2.5 L3VPN——PE上的骨干网相关配置 130
3.2.6 L3VPN——RR配置 131
3.2.7 L3VPN——PE的VRF配置 132
3.2.8 L3VPN——Junos路由器的路由表 135
3.2.9 L3VPN——服务标签分配 137
3.2.10 L3VPN——拓扑结构 138
3.2.11 L3VPN——环路避免 143
3.2.12在VRF内访问公网(Internet) 145
3.3路由目标约束 146
3.3.1 RTC——信令 147
3.3.2 RTC-RR配置 148
3.3.3 RTC—— PE的配置 149
3.4把MPLS服务与数据传输平面绑定 149
3.4.1在默认实例中配置多个loopbackIP 150
3.4.2建立通往不同loopback IP地址的LSP 151
3.4.3改写BGP服务路由的下一跳 154
第4章 借助MPLS网络传播Internet多播流量 156
4.1 IP多播 157
4.1.1 IP多播协议 158
4.1.2 IP多播模式 158
4.2经典的Internet多播 159
4.2.1开启多播源主机和接收主机 159
4.2.2构造多播树 161
4.2.3经典的Ineternet多播——跨核心网络互连多播孤岛 165
4.3在远程PE之间通告PIM join消息 168
4.3.1运营商IP多播套餐 168
4.3.2 PE间直通模式——用单播IP隧道来建立PE间的PIM邻接关系 169
4.3.3 PE间直通模式——用多播IP隧道来建立PE间的PIM邻接关系 170
4.3.4 PE间直通模式——通过MPLS LSP来建立PE间的PIM邻接关系 173
4.3.5超越PE间的直通模式——不建立PE间的PIM邻接关系 174
4.4在启用带内多点LDP信令机制的MPLS网络内传播Internet多播流量(Internet Multicast over MPLS with In-Band Multipoint LDP Signaling) 175
4.4.1多点LDP 175
4.4.2带内信令 177
4.4.3 C-多播数据包在MLDP P2MPLSP上的转发过程 183
4.4.4 CE多宿主 188
4.4.5 mLDP带内和PIM ASM 191
4.4.6其他几种基于MPLS的公网多播服务套餐 191
第5章 多播VPN 192
5.1 mLDP+BGP VPN多播流量传输模式 193
5.1.1 MVPN地址家族 193
5.1.2配置BGP MVPN 196
5.1.3 MVPN站点AD 198
5.1.4用BGP发布C-多播(S, G )Join状态信息 200
5.1.5用BGP和PMSI属性建立P-Tunnel 206
5.1.6用多点LDP建立传输多播流量的提供商隧道(P-Tunnel) 211
5.2 RSVP-TE P2MP+BGP VPN多播流量传输模式 217
5.2.1通告包容PMSI——RSVP-TE P2MP 218
5.2.2通告选择PMSI——RSVP-TE P2MP 220
5.2.3用RSVP-TE P2MP建立P-Tunnel 221
5.3启用入站复制的BGP多播VPN 226
5.3.1包容PMSI——IR 227
5.3.2选择PMSI-IR 228
5.3.3用其他类型的P-Tunnel配搭BGP传播多播VPN流量 229
5.4 BGP多播VPN网络环境中的CE多宿主 229
5.4.1出站PE冗余 229
5.4.2入站PE冗余 229
5.4.3制定最佳RD方案 230
5.5 C-PIM ASM模式下的BGP多播VPN 231
5.5.1 ASM模式 232
5.5.2 C聚合点——PE和CE的配置 234
5.5.3 C-多播信令——在ASM模式下让PE行使C-RP功能 235
5.6不一致的C-单播和C-多播 236
第6章 点对点第2层VPN 238
6.1 L2VPN简介 238
6.1.1 L2VPN使用案例 239
6.1.2 L2VPN拓扑分类 241
6.1.3 L2VPN信令和传输 242
6.1.4 P2P L2VPN各种接入技术 242
6.1.5本书涵盖的L2VPN的类型 244
6.2用BGP发布VPWS 245
6.2.1 BGP L2VPN地址家族 245
6.2.2 PE的BGP VPWS配置 246
6.2.3 BGP VPWS信令 249
6.2.4 L2VPN转发平面 253
6.2.5 BGP VPWS—— CE以多宿主方式连接到多台PE 255
6.2.6以太网OAM(802.3ah, 802.1ag) 260
6.2.7 BGP VPWS——VLAN标记复用 260
6.2.8 BGP VPWS——VLAN标记的转换及操纵 263
6.2.9 BGP VPWS——PW首端(PW Head-End, PWHE) 265
6.2.10 BGP VPWS负载均衡 268
6.3用LDP发布VPWS 269
6.3.1 PE的LDP VPWS配置 269
6.3.2 LDP VPWS信令及转发平面 270
6.3.3 LDP VPWS—— CE多宿主和PW冗余 272
6.3.4 LDP VPWS-VLAN标记复用 273
6.3.5 LDP VPWS——VLAN标记转换及操纵 274
6.3.6 LDP VPWS——PWHE 275
6.3.7 LDP VPWS-FAT 276
第7章 虚拟专用LAN服务 277
7.1 VPLS简介 277
7.2用BGP发布VPLS 280
7.2.1 BGP VPLS配置 280
7.2.2 BGP VPLS信令 281
7.2.3 BGP VPLS——高效BUM复制 283
7.3用LDP发布VPL 285
7.3.1 LDP VPLS配置 285
7.3.2 LDP VPLS信令 287
7.3.3 LDP VPLS——通过BGP来自动发现 288
7.4 VPLS网络环境里的VLAN和学习域(learning domain) 291
7.4.1默认VLAN模式下的VPLS 291
7.4.2 Junos VPLS实例——规范化VLAN模式 292
7.4.3 Junos VPLS实例——无VLAN模式 293
7.4.4 Junos VPLS实例——VLAN感知(VLAN-Aware)模式 294
7.4.5 Junos虚拟交换机 294
7.5 VPLS网络环境内的集成路由和桥接 295
7.5.1 Junos VPLS实例内的IRB配置 296
7.5.2 Junos虚拟交换机内的IRB配置 297
7.5.3 IRB的IOS XR配置 297
7.5.4 VPLS—— IRB冗余及长号状流量转发 298
7.6分层型VPLS(Hierarchical VPLS) 301
7.6.1 LDP信令H-VPLS模式 301
7.6.2用BGP来执行自动发现和信令功能的H-VPLS模式 302
第8章 以太网VPN 304
8.1用MPLS传输流量的EVPN 304
8.1.1 EVPN VS.VPLS 304
8.1.2 EVPN的实现 305
8.1.3 EVPN——本书的拓扑 306
8.1.4 BGP EVPN地址家族 306
8.1.5用MPLS传输流量的EVPN—— Junos配置 307
8.1.6 EVPN MPLS——包容隧道和自动发现 308
8.1.7用MPLS传输流量的EVPN——通告MAC地址 310
8.1.8用MPLS传输流量的EVPN—— VLAN内桥接 311
8.1.9用MPLS传输流量的EVPN——VLAN间的流量转发 312
8.1.10用MPLS传输流量的EVPN——全活(All-Active)多宿主 318
8.2用VXLAN传输流量的EVPN 325
8.2.1数据中心面临的难题 325
8.2.2 VXLAN 326
8.2.3用VXLAN传输流量的EVPN——动机 328
8.2.4用VXLAN传输流量的EVPN——转发平面 329
8.2.5用VXLAN传输流量的EVPN——Junos配置 330
8.2.6用VXLAN传输流量的EVPN——信令机制 330
8.3提供商骨干网桥接EVPN 331
8.3.1 PBB简介 332
8.3.2 PBB EVPN简介 333
8.3.3 PBB EVPN实现 333
8.3.4 PBB EVPN示例 333
8.3.5 PBB EVPN配置 337
8.3.6 PBB EVPN信令 340
第9章 域间MPLS服务 342
9.1域间体系结构 342
9.2 Inter-AS的类型 344
9.3 Inter-AS选项A 345
9.4 Inter-AS选项B 347
9.4.1 Inter-AS选项B——信令和转发 347
9.4.2 Inter-AS选项B—— Junos配置 352
9.4.3 Inter-AS选项B—— IOS XR配置 354
9.4.4 Inter-AS选项B——在ASBR上创建本地VRF ( Inter-AS OptionB with Local VRF) 355
9.5 Inter-AS选项C 358
9.5.1 Inter-AS选项C部署模式下的BGP会话 359
9.5.2 Inter-AS选项C——信令和转发 360
9.5.3 Inter-AS选项C——配置 363
9.6运营商支撑运营商(CarrierSupporting Carrier) 367
9.7域间RSVP-TE LSP 368
第10章 底层和覆盖层体系结构 370
10.1覆盖层和底层 370
10.1.1覆盖层和底层是相对的概念 371
10.1.2其他的基本概念 371
10.2多转发器网络设备 372
10.2.1单机箱网络设备——转发平面 372
10.2.2单机箱网络设备——控制平面 374
10.3多机箱网络设备 378
10.4传统的数据中心连网方式 379
10.4.1 L2桥接式网络面临的难题 379
10.4.2现代化数据中心网络的底层 381
10.4.3现代化数据中心的覆盖层 381
10.5数据中心底层——fabric 383
10.5.1 IP fabric——转发平面 384
10.5.2含纯分布式控制平面的IP fabric(IP fabrics with Distributed-OnlyControl Plane) 387
10.5.3含混合控制平面的IP farbic(IP fabrics with Hybrid ControlPlane) 388
10.6网络虚拟化覆盖 390
10.6.1计算控制器 391
10.6.2虚拟网络控制器 392
10.6.3 NVO——控制数据包的传输 392
10.6.4 NVO代理 393
第11章 网络虚拟化覆盖 394
11.1 OpenContrail简介 395
11.1.1 OpenContrail控制器 395
11.1.2计算、网关及服务节点 396
11.2案例研究:私有云 398
11.2.1 vRouter-VM链路编址 400
11.2.2初始化vNIC—— XMPP作为类DHCP协议 402
11.2.3互连VMs—— XMPP作为类BGP协议 405
11.2.4将用户与云VM互连 409
11.3虚拟网络间的通信 411
11.4网络虚拟化覆盖:L2 L3模式 412
11.4.1重温VXLAN 412
11.4.2子网内(L2)和子网间 (L3)流量 413
11.4.3互连VM——用VXLAN传输子网内流量 415
11.4.4 vRouter和网关节点——L2 L3模式 417
11.5将传统的L2网络集成进NVO 419
11.5.1 L2网关和OVSDB 419
11.5.2 ToR服务节点 420
11.5.3将物理服务器与覆盖层绑定 421
11.5.4用OVSDB学习MAC地址 425
11.5.5物理服务器和OVSDB——转发平面 427
第12章 网络功能虚拟化 428
12.1软件定义网络时代下的NFV 429
12.1.1虚拟还是物理 429
12.1.2将NFV应用于服务提供商 431
12.2 NFV的实际使用案例 432
12.3 NFV转发平面 433
12.4 NFV—— VRF布局模式 435
12.4.1传统的V RF布局——穿越VN模式 436
12.4.2现代化VRF布局——双VN模式 438
12.5 NFV——“长途旅行”的数据包 440
12.6 NFV控制平面 442
12.7 NFV的扩容和冗余 444
12.8服务实例的类型 446
12.8.1 In-Network服务实例 447
12.8.2 In-Network-NAT模式服务实例 447
12.8.3 transparent(透明)模式服务实例 447
12.8.4 VM或container之外的网络服务功能 448
第13章 流量工程入门 449
13.1 TE协议 450
13.2 TE信息发布 451
13.2.1通过OSPF发布TE 452
13.2.2通过IS-IS发布TE信息 456
13.2.3 TED 458
13.3 TE静态约束 459
13.3.1 TE metric 459
13.3.2链路着色——管理组 462
13.3.3经过扩展的管理组 467
13.3.4风险共担链路组 467
13.4出站对等工程 475
第14章 TE带宽预留 478
14.1 TE静态带宽约束 478
14.1.1 TE带宽属性 478
14.1.2默认TE接口带宽 479
14.1.3 RSVP-TE带宽预留的基本机制 480
14.1.4 LSP优先级和抢占 483
14.1.5流量计量和监管 485
14.2 TE自动带宽(Auto-Bandwidth) 487
14.2.1自动带宽入门 487
14.2.2自动带宽示例 490
14.2.3自动带宽配置 492
14.2.4自动带宽功能部署考量 493
14.3动态入站LSP拆分/合并 494
14.3.1动态入站LSP拆分/合并的配置 495
14.3.2动态入站LSP拆分/合并示例 496
第15章 集中式流量工程 498
15.1 BGP链路状态 499
15.2 PCEP 500
15.2.1 PCE的实现 500
15.2.2 PCE和PCC间的交互 501
15.2.3由PCE发起的RSVP-TE LSP 502
15.2.4由PCC发起的RSVP-TE LSP 504
15.3 PCC标签交换路径信令 505
15.3.1 RSVP-TE LSP 505
15.3.2 SPRING (IGP) TE LSP 505
15.3.3 BGP LSP 506
15.4 PCC配置 507
15.4.1由PCE发起的LSP的PCC配置模板 508
15.4.2将PCC发起的LSP委托给PCE 509
15.5 PCE使用案例 510
15.5.1扩展链路属性“调色板” 510
15.5.2增强的LSP抢占逻辑 511
15.5.3不同的主、备路径 512
第16章 扩展MPLS流量传输和无缝M PLS 514
16.1扩展IGP域 515
16.1.1扩展IGP——OSPF 516
16.1.2扩展IGP——IS-IS 517
16.1.3扩展IGP-MPLS协议 517
16.2扩展RSVP-TE 518
16.3域内分层型LSP 521
16.3.1 RSVP-TE LSP“隧穿”RSVP-TE LSP 522
16.3.2 LDP LSP“隧穿”RSVP-TE LSP 522
16.3.3 SPRING LSP“隧穿”RSVP-TE LSP 527
16.4扩展域间流量传输 528
16.4.1域间不分层型隧道 529
16.4.2域间分层型隧道(无缝MPLS[Seamless MPLS]) 530
16.5在不运行IGP的网络中扩展流量传输 551
16.5.1分层型BGP-LU 551
16.5.2支持MPLS功能的服务器和静态标签 557
第17章 扩展MPLS服务 560
17.1分层型L3VPN 560
17.1.1默认路由L3 V PN部署模式 562
17.1.2默认路由+本地路由L3VPN部署模式 581
17.1.3伪线首端终结(Head-End Termination) L3VPN部署模式 584
第18章 基于IGP的穿越流量快速恢复 587
18.1快速恢复概念 587
18.1.1入站/穿越/出站(Ingress/Transit/Egress)流量传输保护概念 587
18.1.2全局修复(Global Repair)概念 588
18.1.3本地修复概念 589
18.2无环备选 589
18.2.1每链路LFA 591
18.2.2每前缀 LFA 596
18.3提高LFA备用覆盖率 607
18.3.1通过LDP自动建立为LFA所用的备用隧道(远程LFA) 607
18.3.2手动建立为RLFA所用的RSVP-TE备用隧道 613
18.3.3拓扑无关快速重路由 617
18.3.4修改默认的LFA决策算法 620
18.3.5拓扑无关LFA 630
18.4最高冗余树 639
第19章 基于RSVP-TE的穿越流量快速恢复 645
19.1 RSVP-TE路径保护 645
19.2 RSVP-TE设施(节点+链路)保护 656
19.2.1手动链路保护旁路(ManualLink Protection Bypass) 657
19.2.2手动节点+链路保护旁路 666
19.2.3设施保护示例 669
19.2.4自动保护旁路 674
19.3 RSVP-TE一对一保护 678
19.4穿越流量快速恢复总结 683
第20章 针对流量快速恢复的FIB优化 684
20.1分层型下一跳 684
20.1.1第20章和第21章所使用的网络拓扑 685
20.1.2平面型下一跳结构 686
20.1.3间接下一跳(Junos ) 687
20.1.4链式复合下一跳(Junos) 692
20.1.5 BGP PIC核心(IOS XR) 695
20.2预先安装通往多台出站PE的下一跳(PIC边界) 698
20.2.1通往出站PE的主、备用下一跳 700
20.2.2通往出站PE的双活下一跳 703
20.2.3 BGP最优外部故障切换 705
第21章 出站服务流量快速恢复 707
21.1服务镜像(Mirroring)保护概念 707
21.2保护/备用出站PE合并模式 710
21.3(集中式)保护节点与备用出站PE分离模式 718
21.4上下文ID的通告方法 728
21.4.1 Stub别名通告方法 729
21.4.2 Stub代理通告方法 731
21.5 L3VPN PE→CE出站链路保护 736
21.6第二层VPN服务镜像 740
21.6.1基于BGP的L2VPN服务镜像 741
21.6.2基于LDP的L2VPN服务镜像 745
21.7出站对等工程保护 753
21.8无缝MPLS体系结构中的保护 757
21.8.1 AS边界(ASBR-ASBR)链路保护 758
21.8.2边界节点(ABR或ASBR)保护 759
21.9总结 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