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关于离合词的研究 1
1.2已有的研究与认识 2
1.2.1离合词的本体研究 2
1.2.2离合词的应用研究 9
1.3存在的问题 12
1.3.1本体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1.3.2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1.4关于本书的研究 15
1.4.1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1.4.2研究方法 16
1.4.3语料来源 16
第二章 离合词的定义 18
2.1离合词的界定 18
2.1.1典型离合词的演变过程 20
2.1.2离合词的定性分析 20
2.2离合词的特征 25
2.2.1词汇性特征 25
2.2.2句法性特征 26
2.3离合词的产生与传播 26
2.3.1离合词的产生 27
2.3.2离合词的传播 42
2.4离合词的多维度比较 47
2.4.1汉—外比较 47
2.4.2普—方—古比较 49
第三章 离合词的语义分析 57
3.1谓词前置型 57
3.1.1单构式离合词 57
3.1.2复构式离合词 60
3.2谓词后置型(主谓式) 67
3.2.1主事-性状 67
3.2.2主事-动作 67
3.2.3遭遇-动作 68
第四章 离合词的语法分析 69
4.1离合词的词类分布 69
4.1.1动词 69
4.1.2形容词 69
4.1.3副词 70
4.1.4兼类词 70
4.2离合词的造句功能 73
4.2.1充当句子的主语或者主语中心 73
4.2.2充当句子的谓语或者谓语中心 73
4.2.3充当句子的定语 74
4.2.4充当句子的状语 74
4.2.5充当句子的补语 74
4.3离合词的组合能力 75
4.3.1能够接受副词的修饰 75
4.3.2不能带宾语的现象 75
4.3.3能够带宾语的现象 76
第五章 离合词的合并带宾形态 77
5.1离合词带宾语的语义关系 78
5.1.1 O2是动作行为VO1的对象 78
5.1.2 O2是动作行为VO1的发出者 79
5.1.3 O2是动作行为VO1的接受者 80
5.1.4 O2是动作行为VO1的目标 80
5.1.5 O2是动作行为VO1的目的 80
5.1.6 O2是动作行为VO1的原因 81
5.1.7 O2是动作行为VO1的结果 81
5.1.8 O2是动作行为VO1发生所触及的范围 81
5.1.9 O2是动作行为VO1的处所 82
5.1.10 O2是动作行为VO1的时间 83
5.2离合词带宾语的成因 83
5.2.1语义方面 84
5.2.2语法方面 86
5.2.3语用方面 90
第六章 离合词的游离扩展形态 93
6.1游离态中可插入成分的类型 93
6.1.1体类型 93
6.1.2非体类型 105
6.1.3套合类型 111
6.1.4逆置类型 112
6.2离合词的离析度分析 113
6.2.1离合词离析的可推导性与不可推导性 114
6.2.2插入成分的受限性 116
6.2.3离析度受限的原因 119
第七章 离合词几种构式的情况考察 123
7.1离合词合并态构式的考察 123
7.1.1 A+A+B构式 123
7.1.2 A+B+N构式 128
7.2离合词离析态构式的考察 134
7.2.1 A了B了构式 134
7.2.2 A什么B构式 139
7.2.3 A了个B构式 145
7.2.4你A你的B,我C我的D 155
7.3离合词固定搭配构式的考察 161
7.3.1“跟”类/“给”类+sb.+AB/A…B 162
7.3.2在+L./T.+AB/A…B 165
第八章 理论框架 168
8.1构式语法理论 168
8.1.1构式的定义与范围 168
8.1.2构式语法的特征与原则 170
8.1.3动词与构式 171
8.1.4构式与构式 173
8.1.5构式与汉语研究 174
8.1.6构式与二语习得 175
8.2词块理论 177
8.2.1词块的相关研究 177
8.2.2词块的界定与特征 184
8.3词块-构式分析法 187
8.3.1词块-构式的定义 187
8.3.2词块-构式的特征与原则 187
第九章 离合词与对外汉语教学 188
9.1词块-构式教学法 189
9.1.1词块-构式教学法的界定 189
9.1.2词块-构式教学法的特征与原则 189
9.2词块-构式教学法与离合词 191
9.2.1离合词的偏误类型 192
9.2.2离合词的偏误成因 197
9.2.3离合词的教学策略 200
后记 210
参考文献 212
附1 现代汉语离合词词表 219
附2 HSK汉语离合词词表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