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1
剧坛双星 东西辉映 1
“几令《西厢》减价” 5
第一章 创作的准备 13
从“开场白”说起 13
忙处抛人闲处住 17
世间只有情难诉 25
俊得江山助 31
第二章 创作的素材 43
从艺术风格说起 43
民俗素材和故事框架 47
从话本到剧本 51
附:杜丽娘慕色还魂 58
第三章 开端六出的意味 65
柳梦梅名字的来由 65
娇莺欲语 死水微澜 70
第四章 谁在“闹学” 87
从台本戏的命名说起 87
当行的“引子” 90
被《诗经》讲动情肠 92
春香“闹学”的背后 99
第五章 《劝农》和明代剧坛审美趣味 105
村歌晓日 社鼓春风 105
顺应天时 不顺人情 108
戏曲的审美传统 112
文学性与舞台性 117
第六章 游园的准备 123
《肃苑》的作用 123
花面丫头十三四 128
第七章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135
何谓“袅晴丝” 135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142
俺的睡情谁见 158
何谓“牡丹亭” 161
花神的意义 167
第八章 梦醒了无路可走 173
梦境与人生思考 173
因梦成戏与潜意识 175
怎生叫做吃饭 182
第九章 从《写真》到《悼殇》 199
绝望中的憧憬 199
两幅画图的运用 204
杜母作为“过来人” 206
一再给道学经典打脸 209
残生今夜雨中休 213
第十章 说《冥判》 221
跳舞的钟馗 221
“数花”的含义 227
“冷”和“热”的调剂 232
第十一章 南粤情痴柳梦梅 241
“隔”与“不隔”的运用 241
符号和形体动作 244
从拾画到叫画 249
越痴越情 不痴不情 254
第十二章 从玩真到回生 261
添增色彩的点染 261
有水无根尚作余香想 265
凄惶的幽欢 268
忐忐忑忑的心理描写 272
特异情景与特异戏路 279
“回生”现象的本质 281
第十三章 人间世 287
怎样看《牡丹亭》的后半部 287
真是要遵“父母之命”吗 292
虚虚实实 人间何世 295
第十四章 《圆驾》与创新 307
“痴而荡”的男子汉 307
三个回合的交手 311
岭南特色和柳梦梅 317
唱尽新词欢不见 325
收煞 331
朦胧与清晰 331
新意、诗意、诗剧、剧诗 333
妙趣横生与寻常道理 340
“神”与“色”的运用 344
附录一 意、趣、神、色——汤显祖的文学思想 351
附录二 戏曲审美观的传承与超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启示 370
参考文献 385
后记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