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设置 3
司法责任制与检察一体化问题研究 3
一、实践考察:以相关试点院司法责任制改革探索为视角 4
(一)相关试点院司法责任制改革概况 5
(二)试点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10
二、他山之石: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与一体化问题的比较法考察与借鉴 14
(一)其他国家和地区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概况 14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特征及与检察一体化的关系处理 15
(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与一体化问题的启示 19
三、进路探索:司法责任制与检察一体化关系的良性建构 21
(一)内部组织的功能定位与设置 21
(二)检察机关办案权能关系的重构 28
(三)检察办案权运行机制的改进 35
司法责任制改革中检察一体化的完善 44
一、司法责任制改革与检察一体化关系解读 45
(一)检察一体化是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45
(二)司法责任制度是检察一体化的有力保障 46
二、司法责任制改革前后我国检察一体化的问题与发展 47
(一)司法责任制改革前我国检察一体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47
(二)司法责任制改革中我国检察一体化的发展及不足 49
三、司法责任制背景下我国检察一体化的完善路径 55
(一)上级检察官指令权的再规范 55
(二)进一步保障下级检察官的办案独立性 58
(三)以权责一致原则规范违反指令的责任机制 61
检察院内部各层级权限优化配置 64
一、检察院内部层级权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 65
(一)检察院内部层级权限的范围界定 65
(二)检察院内部层级权限配置的理论模式 66
(三)检察院内部层级权限配置的基本原则 67
(四)优化配置检察院内部层级权限的价值目标 69
二、检察院内部各层级权限配置的现状分析 71
(一)科层制办案模式下的层级权限配置状况分析 71
(二)司法责任制改革背景下的层级权限配置状况分析 75
三、检察院内部各层级权限配置问题的原因分析 79
(一)检察权属性定位不清 80
(二)法律职务与行政职务合体运行 80
(三)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定性错误 81
(四)传统官本位文化影响根深蒂固 82
四、检察院内部各层级权限优化配置的思考建议 83
(一)明确界定检察权的属性 83
(二)列示各层级司法与行政职权的配置内容 85
(三)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的服务性改革 85
(四)加快推进法律修订与立法工作 86
(五)落实和强化检察官的司法责任 86
上下级检察院办案指导关系研究 88
一、总论 89
(一)定位 89
(二)现状考察 93
(三)发展路径 101
二、刑事检察业务条线办案指导研究 107
(一)办案指导方式阐释 107
(二)当前办案指导方式的评析 113
(三)改进办案指导方式的初步思考 114
三、诉讼监督业务条线办案指导研究 116
(一)诉讼监督业务条线的实践运行 116
(二)诉讼监督条线办案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18
(三)诉讼监督条线办案指导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119
上下级检察院办案指导关系研究——以民行业务条线为对象 121
一、上下级检察院办案指导关系的内涵、模式及影响因素 122
(一)上下级检察院办案指导关系的内涵 122
(二)上下级检察院办案指导关系的模式类型 124
(三)影响上下级检察院办案指导关系的因素 126
二、民行业务条线上下级院办案指导关系的现状及问题 129
(一)民行条线的业务特点 130
(二)民行业务条线上下级办案指导关系的现状 133
(三)民行业务条线上下级办案指导关系存在的问题 135
三、民行业务条线上下级院办案指导关系的科学定位及运行原则 136
(一)民行业务条线上下级院办案指导关系的科学定位 136
(二)民行业务条线上下级院办案指导关系的运行原则 139
四、民行业务条线上下级院办案指导关系的内容及要求 142
(一)民行业务条线上下级办案指导关系的需求调研 142
(二)裁判结果监督案件认定处理方面办案指导的内容与要求 144
(三)监督业务操作技能方面办案指导的内容与要求 146
五、民行业务条线上下级院办案指导关系的改革 148
(一)总体思路 148
(二)基本规范 150
(三)具体措施 151
跨行政区划检察院全国推进的可行路径 155
一、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的法律定位 156
(一)法律定位的可能空间 156
(二)法律定位的不可能形态 158
(三)法律定位的可行路径 160
二、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的管理体制 163
(一)隶属关系 163
(二)人员任免 165
(三)经费管理 168
三、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的案件管辖 171
(一)特殊职务犯罪案件的管辖 171
(二)普通刑事案件的管辖 172
(三)诉讼监督的案件范围 176
四、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的层级设定 177
(一)设置的层级 177
(二)基层院设置的可能性探讨 180
(三)多层级的形态 183
五、跨行政区划检察院的布局设点 184
(一)布局的基本因素 185
(二)典型的三级构建 186
(三)布局的特殊考虑 188
派驻基层检察室建设理论与实践 190
一、派驻基层检察室的司法能力建设 191
(一)人员配备 191
(二)队伍素能建设 194
(三)基础保障建设 198
(四)信息化建设 200
二、派驻基层检察室的业务建设 203
(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204
(二)对公安派出所的检察监督 206
(三)对人民法庭的检察监督 209
(四)社区矫正检察监督 213
(五)行政执法检察监督 216
(六)审查起诉轻微刑事案件 218
(七)开展法律服务 221
检察管理 227
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制度研究 227
一、我国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制度的研究背景 228
(一)我国检察官惩戒制度的发展脉络 229
(二)我国现行检察官惩戒制度的缺陷 248
二、建立我国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探索 250
(一)建立我国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制度的理论基础 250
(二)我国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制度的实践探索 255
三、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制度的比较法考察 258
(一)我国台湾地区检察官评鉴委员会及职务法庭制度 258
(二)法国司法官最高委员会制度 264
(三)美国司法委员会制度 267
四、我国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制度的构建设想 270
(一)检察官惩戒委员会的性质定位 271
(二)检察官惩戒委员会的功能取向 272
(三)检察官惩戒委员会的组织构建 273
(四)检察官惩戒委员会的惩戒规则 275
检察官惩戒委员会制度研究 282
一、惩戒机构的比较法考察 282
(一)美国惩戒机构考察 283
(二)法国惩戒机构考察 283
(三)日本惩戒机构考察 284
二、检察官惩戒委员会设置的必要性 285
(一)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需要 285
(二)解决错案认定难、责任追究难的需要 286
(三)实现惩戒专业化、提升惩戒公信力的需要 287
(四)保障检察官依法客观公正履职的需要 287
三、检察官惩戒委员会设置的原则 288
(一)遴选与惩戒相分离原则 288
(二)法官与检察官惩戒一体原则 289
(三)横向独立与纵向高位相结合原则 290
(四)专业性和民主性相结合原则 291
四、惩戒委员会职能定位与职权范围 293
(一)惩戒委员会职能定位 293
(二)惩戒委员会职权范围 294
(三)可以建议惩戒的方式 296
五、检察官惩戒委员会的运行 297
(一)材料的接收与惩戒审议的启动 297
(二)惩戒委员会的运行形式 298
(三)惩戒审查意见 299
深化检务公开机制研究 301
一、检务公开范围的界定与拓展 302
(一)以对审性审查为界点,公开具有司法属性的办案程序 303
(二)以独立负责处理司法性审查为界点,公开责任检察官身份 304
(三)以程序终结性为界点,书面公开终结性法律决定的依据理由 304
(四)以不涉及法律规定的机密为界点,全面公开影响检察公信的行政管理事务 305
二、检务公开矛盾的协调与解决 306
(一)检务公开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矛盾 306
(二)检务公开与控制司法成本的矛盾 306
(三)检务公开与保护检察秘密的矛盾 306
(四)检务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的矛盾 307
(五)检务公开与公民对司法的知情权、公民参与司法权的矛盾 307
(六)检务公开与公平获取公开信息的矛盾 307
三、检务公开机制的创新与发展 308
(一)建议国家立法,增强检务公开的统一规范性 309
(二)加强指导和培训,提升检务公开工作能力 309
(三)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建立检务公开机制体系 310
(四)完善检务公开方式,丰富检民交流渠道 312
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制度研究 315
一、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对检务公开的纵向深化 316
(一)相关概念的梳理与比较 316
(二)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的内涵 319
(三)从“检务公开”到“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一种深化 320
二、司法改革视角下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的法理分析 321
(一)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的法理依据 321
(二)建立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制度的必要性 323
(三)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的独特性 324
三、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的现状:制度及实践 326
(一)制度的渊源、内容及评价 326
(二)制度的实践及分析评价 328
四、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的制度问题与制度建设 334
(一)现行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334
(二)制度建设的探讨 338
刑事检察 345
审判中心主义背景下出庭公诉的对策研究 345
一、审判中心主义的精髓与支柱 346
(一)审判中心主义的精髓 346
(二)审判中心主义的支柱 346
二、审判中心主义对出庭公诉的影响 347
(一)非法证据排除调查程序的启动将成为常态 347
(二)宣读书面言词证据的举证模式将逐渐改变 349
(三)法庭辩论的对抗性将更加激烈 351
三、审判中心主义背景下公诉人出庭的策略与方法 352
(一)非法证据排除庭审调查程序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352
(二)庭审讯问与询问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360
(三)审判中心主义下法庭辩论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364
未成年人检察一体化制度研究 369
一、未成年人检察机构的职能定位 370
(一)未成年人检察机构职能定位的含义 370
(二)未成年人检察机构的职能定位必须考虑的因素 372
(三)未成年人检察机构的职能定位 375
二、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织机构及组织模式 377
(一)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织发展回顾 377
(二)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织的现状和问题 379
(三)司法改革背景下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织的发展与前瞻 381
三、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383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制度的原则 383
(二)我国现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制度的缺陷 385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检察制度的完善 387
四、未成年人检察一体化背景下社会支撑体系构建 395
(一)检察机关在涉罪未成年人社会复归中的作用和观护方式探索 395
(二)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社会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 396
(三)构建我国涉罪未成年人社会支撑体系的途径 398
财产刑执行检察制度研究 401
一、我国财产刑执行检察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内容 402
(一)财产刑执行检察的发展概况 403
(二)我国财产刑执行检察制度的基本内容 405
二、我国财产刑执行检察现状和主要问题 409
(一)我国财产刑执行检察现状及原因 409
(二)我国财产刑执行检察的主要问题 411
三、财产刑执行检察制度的完善 420
(一)改文书移送制度为执行信息的备案、审查制度 421
(二)建立检察机关主导下的财产调查与保全制度 423
(三)赋予检察机关启动财产刑执行的能力 425
(四)完善财产刑执行与减刑、假释的挂钩机制 427
强制医疗执行监督实证研究 430
一、认识与解析:强制医疗制度概述 431
(一)保安处分性质的强制医疗 431
(二)我国强制医疗程序的性质与对象 432
二、实践与成效: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的实践考察 433
(一)强制医疗执行主体多元,被强制医疗人员的执行去向分散 433
(二)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为强制医疗执行监督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435
(三)检察机关采取派驻检察、巡回检察两种监督方式,依法开展强制医疗执行监督工作 436
三、困局与不足: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的问题反思 437
(一)强制医疗执行主体多元化,检察监督有效实现难 437
(二)强制医疗执行规范缺乏,检察监督依据参照难 439
(三)强制医疗执行和监督分立,检察监督信息获取难 440
(四)强制医疗执行经费欠缺,检察监督交付执行难 441
(五)案多人少队伍薄弱,检察监督工作开展难 443
四、借鉴与启示: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的比较法经验 444
(一)完备的法律体系 444
(二)专门的执行机构 444
(三)充足的经费保障 445
(四)科学的执行程序 445
(五)多元有效的监督体制 446
五、改革与完善:强制医疗执行监督的创新发展 447
(一)制度规范:尽快出台《强制医疗执行条例》 447
(二)互联互通:建立强制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448
(三)机构设置:推进对强制医疗所的派驻检察 450
(四)人力保障:加强刑事执行检察队伍建设 451
(五)程序公正:完善强制医疗救济程序 452
刑事禁止令的检察监督研究 455
一、刑事禁止令的一般原理 457
(一)刑事禁止令的含义界定 457
(二)刑事禁止令的法律特征 457
(三)刑事禁止令的理论分类 460
(四)刑事禁止令的法律渊源 461
二、刑事禁止令的法律适用与机制构建 462
(一)刑事禁止令的适用现状 462
(二)刑事禁止令的程序构建 463
三、刑事禁止令适用的检察监督 470
(一)刑事禁止令适用的检察监督现状考察 470
(二)刑事禁止令适用的检察监督问题分析 472
(三)刑事禁止令适用中检察监督的完善 477
民事行政检察 489
检察机关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实践检视 489
一、诉前程序制度价值的实践验证 490
(一)检察权介入民事公益诉讼的补充性 490
(二)弥补社会组织数量与力量上的不足 492
(三)发挥检察机关与相关组织在公益保护上的协同性 494
二、诉前程序制度设计的实践检视 496
(一)在地域范围上,诉前程序仅将辖区内相关组织作为对象 497
(二)在诉前程序的方式上,以书面定向发送为主 498
(三)诉前程序与法院公告加入程序缺少顺畅的衔接机制 499
(四)诉前程序回复期限与效果的审查评估问题 499
(五)诉前程序与提起诉讼的程序衔接问题 501
三、诉前程序的完善建议 502
(一)扩大诉前程序的对象范围 502
(二)采取以公告为主的多种方式 503
(三)确定灵活的回复期限 504
(四)民事诉前程序与行政诉前程序有效对接 505
(五)诉前程序与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有效对接 506
“十三五”时期行政检察工作发展 508
一、行政检察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 509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行政检察制度 509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检察制度 509
(三)对行政检察制度发展历史的简要分析 512
二、行政检察工作的理论研究综述 513
(一)行政检察的必要性 513
(二)现行监督体制和模式存在的问题 513
(三)行政检察的依据和基础 514
(四)行政检察的目的和发展路径 514
(五)行政检察的内容 515
三、“十三五”时期行政检察工作发展的重要政策法律依据 516
(一)四中全会决定中的体现 517
(二)修订后《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 518
(三)第一次全国检察机关行政检察工作座谈会 519
(四)第十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 519
(五)《“十三五”时期检察工作发展规划纲要》 520
四、“十三五”时期行政检察工作的理论建构 520
(一)行政检察的内涵特征 521
(二)行政检察的理论基础 522
(三)行政检察的原则 527
五、“十三五”时期行政检察工作的体系构成与协调 530
(一)行政检察制度体系之构成 530
(二)行政检察制度体系之协调 530
六、“十三五”时期行政检察工作的具体开展 533
(一)行政诉讼检察监督 533
(二)行政违法行为检察监督 537
(三)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542
诉讼外行政检察制度构建 547
一、诉讼外行政检察监督范围 549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益的行政强制措施 549
(二)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行为 557
(三)诉讼外行政检察范围的拓展 560
二、案件来源和管辖 564
(一)案件来源 564
(二)诉讼外行政检察监督案件的管辖 568
三、监督方式 571
(一)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 571
(二)诉讼外行政检察监督的方式 573
论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 590
一、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活动监督的边界 591
(一)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来源 591
(二)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区别 595
(三)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运行方式 596
二、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实践探索的评析——以贵州省检察机关实践探索情况为样本 599
(一)督促履职 599
(二)督促起诉 600
(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601
三、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运行机制的完善 602
(一)完善检察建议工作机制 602
(二)在重点执法领域做好线索收集工作 604
(三)完善内部运行机制 605
(四)探索建立检察官列席涉及公益的行政执法听证会制度 606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机制研究 609
一、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 610
(一)行政权监督的必要性 610
(二)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政策基础 611
(三)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规范基础 612
(四)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文化基础 612
二、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运行现状 613
(一)行政执法行为存在的问题 613
(二)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现实困境 615
(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运行现状 618
三、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机制构建 621
(一)完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启动机制 621
(二)完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方式方法 625
(三)完善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保障机制 629
(四)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的机制 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