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与史前文化演变》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吕烈丹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030360786
  • 页数:3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归纳了到目前为止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农学和基因学等相关学科对稻作起源研究的资料和理论要点,根据作者十多年来进行的采集和栽培实验、植物硅酸体研究、民族志资料收集,并分析已经发表的考古学资料,探讨稻作在中国长江流域和淮河地区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史前人类的定居模式、聚落形态、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信仰理念以致环境和资源的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稻作这一独特的经济形态如何在数千年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轨道,在建筑和聚落规划、社会分工、私有财产的出现、手工业的分工、甚至城的出现等方面如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人类的定居、聚落、稻田的建构等又如何最终完成了从野生到栽培稻的驯化,使水稻成为人类生存所依靠的五大谷物之一,并彻底地、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章 从传说到科学——中国谷物种植起源的研究历程 1

第一节 关于“神农”的传说 1

第二节 20世纪以前对中国栽培谷物起源的研究 3

第三节 20世纪以来对中国栽培谷物起源的研究 6

第四节 回顾与思考 9

第二章 理论框架、研究问题和方法 16

第一节 人类学考古学的理论 16

第二节 相关的自然科学理论 27

第三节 研究问题和方法 33

第三章 野生稻 49

第一节 植物分类和生态环境 49

第二节 野生稻的观察 52

第三节 野生稻的采集实验 59

第四节 野生稻的种植实验 64

第五节 野生稻的利用 67

第六节 考古学研究中野生和栽培稻的辨识 70

第四章 栽培稻 73

第一节 植物分类和生态环境 73

第二节 栽培稻的对比观察 74

第三节 栽培稻的收割实验 80

第四节 栽培稻种形成的自然因素 81

第五节 人类的干预与栽培稻种的形成 83

第六节 从考古学资料看史前稻作技术 88

第五章 稻作的萌芽 93

第一节 气候与自然资源 93

第二节 地域与聚落 106

第三节 经济结构 112

第四节 社会结构 128

第五节 讨论 131

第六章 早期稻作社会 136

第一节 气候和自然资源 136

第二节 定居和人工建筑的出现 142

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变化 167

第四节 社会结构的变化 202

第五节 讨论 212

第七章 发展期稻作社会 218

第一节 气候、环境与自然资源 218

第二节 稻作的发展和聚落的变化 229

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变化 236

第四节 社会结构的变化 251

第五节 讨论 258

第八章 成熟期稻作社会 261

第一节 气候、环境与自然资源 261

第二节 稻田、聚落与“城”的出现 272

第三节 经济结构的变化 283

第四节 社会结构的变化 304

第五节 讨论 317

第九章 结语 320

第一节 稻作起源、自然与文化 320

第二节 稻作与聚落模式的变化 324

第三节 稻作与经济结构的变化 326

第四节 稻作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328

第五节 艺术品的生产与社会结构变化 333

参考文献 335

Abstract 354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