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建设》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莉著作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2078487
  • 页数:278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采用实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主要发达国家和中国现行有关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安排的实施成效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探究其相关法律政策变迁的动因和趋向;采用系统分析法对涉及社会经济诸多领域的制度体系进行统筹考虑;采用规则分析法探讨中国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制度因应。以生态安全的梳理为基础,结合哲学和经济学理论,运用并突破传统法学理论,探索一套科学、有效、公平、系统的矿区生态安全的协调机理和和制度体系。

导言 1

一、问题缘起 1

二、研究综述 4

三、研究意义 7

(一)从理论上探求资源开发与矿区生态安全保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7

(二)从制度上为矿区的法治现代化保驾护航 8

(三)从立法上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 9

四、研究方法和内容 10

第一章 生态安全法治的基本理论 11

一、生态安全的时代价值 11

二、生态安全的内涵诠释 13

(一)生态安全的一般解读 13

(二)生态安全的法律解读 15

三、生态安全的保障机制 19

四、生态安全的法治进路 21

(一)法律价值的调整 21

(二)生态安全权利的确认 23

(三)生态安全立法的供给 24

五、环境管理转型是生态安全实现之根本 26

(一)生态安全需要环境管理走向环境治理 26

(二)环境治理一体化模式的要求 29

(三)环境治理市场化与社会化的要求 30

第二章 我国矿区资源开发的现状 34

一、矿区资源被无序开发 34

(一)矿区饮用水污染 35

(二)矿区土壤污染 36

(三)矿区固体废弃物污染 37

二、矿区资源被无偿开发 38

三、矿区资源被反复开发 42

(一)土地沙化和石漠化严重 43

(二)水土流失加剧 45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 46

四、矿区资源过度开发对农业生产造成恶劣影响 47

(一)矿区耕地资源过度开发造成土壤肥力下降 47

(二)矿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影响粮食安全 49

(三)矿区林地资源过度开发制约林业生产 50

(四)矿区草地资源过度开发限制畜牧业发展 51

五、矿区资源开发对矿区居民利益的损害 52

(一)对矿区居民财产权利的侵害 53

(二)对矿区居民健康权、生命权的侵害 54

(三)对矿区居民环境权利的侵害 56

第三章 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的制度障碍 59

一、我国矿区生态安全的制度概览 59

二、我国矿区生态安全的法治障碍及因由 62

(一)法治障碍 63

(二)法治实施障碍 65

三、破解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制度障碍的制度进路 68

(一)良法生成 68

(二)良法的良好实施 72

第四章 资源开发生态安全法治的考察和借鉴 77

一、国外资源开发生态安全的立法考察 77

(一)美国西部矿区生态安全立法 77

(二)日本北海道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84

(三)以色列对荒漠地区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90

二、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 93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及发展 93

(二)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反思 96

三、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立法比较借鉴 102

(一)立法先行 103

(二)重视规划的龙头作用 103

(三)建立强有力的专门开发管理机构 104

(四)有关法律政策相配套协调 104

第五章 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的理论分析 105

一、矿区生态安全法治的理论渊源 105

(一)哲学基础:生态主义伦理观 105

(二)经济根源:公共物品理论和资源价值理论 109

(三)制度动因:环境正义和公共利益保护理论 117

二、法治在矿区治理中的地位 127

(一)法治是矿区环境治理的必然选择 127

(二)法治是矿区生态安全的根本保障 128

(三)法治化是矿区生态安全保障的终极目标 130

三、矿区生态安全法治的逻辑基点 132

(一)矿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制度的无序构建与无效运行 132

(二)保障制度有序构建并有效运行是制度理性研究的价值 133

(三)影响制度理性三对因子的关系梳理 134

(四)矿区生态安全制度理性的应然选择 138

四、矿区生态安全的法治选择 143

(一)法治理念的确立 143

(二)法治价值的选择 150

(三)法治原则的构建 153

第六章 我国矿区生态安全法治的制度体系建构 157

一、形成矿区多元共治的生态环境治理格局 157

(一)从单一治理到多元共治的嬗变 159

(二)多元共治的特征及优势 171

(三)麦肯锡7S模型契合矿区环境治理转型的内生需求 174

(四)基于麦肯锡7S模型中国矿区环境治理体系建构的制度框架 182

二、建立矿区生态安全的预警机制 195

(一)划定矿区生态保护红线 196

(二)建立、健全矿山环境监测制度 202

(三)完善矿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 206

三、完善矿区生态补偿机制 209

(一)多方筹集矿区生态补偿资金 210

(二)制定科学的矿区生态补偿标准 220

(三)建立矿区生态补偿法律责任机制 221

四、完善矿区生态修复制度 222

(一)矿区生态修复的制度检视 224

(二)矿区生态修复制度的完善框架 227

五、积极参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 232

(一)企业环境评价制度的立法及实践现状 233

(二)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35

(三)我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的对策建议 241

六、推进矿区生态损害的社会化救济 250

(一)矿区生态损害社会化救济的动因 250

(二)矿区生态环境损害社会化救济的方式 253

主要参考文献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