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阴概论 1
第一节 地理位置 1
第二节 自然条件 3
第三节 建置沿革 7
第二章 史前和先秦时期的江阴 11
第一节 史前时期的江阴 11
一、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11
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 14
第二节 夏商时期的江阴 18
一、佘城遗址 19
二、花山遗址 20
第三节 开辟澄江福地 21
一、季札隐居延陵并出访中原各国 21
二、吴王子葬江阴 25
三、春申君的封邑 26
四、早期的农业生产 29
第三章 汉唐时期的江阴 31
第一节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31
一、旱涝灾害与兴修水利 31
二、农业生产的较大发展 33
三、南北交通要津的形成 35
四、晋室南渡与江阴开发 37
五、梁敬帝被封江阴王 40
六、文化繁荣与宗教传播 41
第二节 江防要地的起始 46
一、长江天堑——江防要地 46
二、莫宠筑城防御海盗 48
三、晋武帝灭吴和初置暨阳县 49
四、韩滉在申港操练水师 50
第四章 宋元时期的江阴 53
第一节 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53
一、崔立、姜诜等兴修水利 53
二、农业进步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55
三、繁荣的海外贸易和设立市舶务 58
四、人口增长和集镇的兴起 59
第二节 江防建设和保卫江南战争 61
一、韩世忠、岳飞驻军抗金 61
二、李宝抗击金主完颜亮 64
三、赵良珂江阴焚敌舟 65
四、吴良战张士诚夺取江阴城 66
第三节 宋元时期的教育与文化 67
一、学校和书院 67
二、科学技术 70
三、文学艺术 75
四、宗教 77
第五章 明清时期的江阴 81
第一节 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81
一、兴修水利和各业的发展 81
二、江阴对郑和“下西洋”的贡献 86
三、商品经济的繁荣 88
四、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兴起 91
五、军事要塞的形成——建立黄山炮台 94
第二节 人民群众的爱国抗暴斗争 98
一、钱錞率众御倭寇 98
二、缪昌期、李应昇反阉党斗争 100
三、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率众守城抗清 103
四、鸦片战争时期的抗英斗争 106
五、太平军征战在江阴 107
第三节 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成就 109
一、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 109
二、图书与雕版印刷 113
三、中医药学的发达 115
四、理学和考据学的兴盛 117
五、江阴地方志的修纂 119
六、文学艺术的成就 122
七、南菁书院的崛起 126
第六章 民国时期的江阴 131
第一节 辛亥革命与北洋政府统治 131
一、同盟会活动及辛亥革命的影响 131
二、反袁独立运动 133
三、军阀混战与民众的爱国斗争 134
四、国民革命军进驻江阴 136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的江阴 137
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江阴县政 137
二、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斗争 138
三、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140
第三节 江阴军民抗击日本侵略军 142
一、国民党军队的备战与抵抗 142
二、日军在江阴的暴行与统治 144
三、县内各派势力的角逐 147
四、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 149
第四节 国民党政权统治的衰败 153
一、抗战胜利后社会经济的短暂恢复 153
二、国民党政权的倒行逆施 154
三、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与地下活动 156
四、江阴要塞起义与全境解放 158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 165
一、缪荃孙等在学术上的成就 165
二、祝丹卿与陶社 167
三、江阴“刘氏三杰” 168
四、民国初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172
第七章 新中国时期的江阴 175
(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 175
第一节 江阴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175
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175
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 177
三、江阴人民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80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80
第二节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82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83
二、对手工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84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 185
第三节 “左”倾主导下的社会运动 186
一、反右派运动 186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87
三、“四清”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0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191
一、“打倒一切”、全面内乱 191
二、“批林批孔”和“全面整顿”的反复 194
三、经济建设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196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97
(下)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200
第一节 从“包产到户”到农业现代化建设 200
一、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
二、科教兴农,建设现代农业 201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华西村 205
第二节 江阴乡镇企业的历史性贡献 207
一、乡镇企业的星火燎原 207
二、中央领导盛赞乡镇企业 209
第三节 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 211
一、企业的承包与改制 211
二、外向型经济的扶持、壮大和国际化进程 215
三、三大经济开发区的建立与三足鼎立 219
四、江阴口岸的对外开放 228
第四节 现代城镇的建设 230
一、建立现代城镇建设管理机构 230
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绿色城市 231
三、完善城市功能,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234
四、江阴大桥旅游区与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236
第五节 文教科技体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239
一、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教育现代化 239
二、科技兴市的战略谋划 242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247
四、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51
五、医药卫生事业的创新与腾飞 253
六、社会保障事业的迅速发展 257
七、海外江阴籍人士的助乡兴邦 259
余论:聚“江阴精神”创“江阴模式” 263
第八章 江阴乡土民情与社会风俗 275
第一节 物产和行业习俗 275
一、物产 275
二、水产与特产 279
三、生产行业习俗 283
四、饮食行业 286
第二节 衣食住行与民风 289
一、衣食住行的消费风俗 289
二、斯文一脉,群英璀璨 296
第三节 岁时节日礼仪与风俗 302
一、岁时节日 302
二、人生礼仪 310
第四节 宗教信仰和少数民族 317
一、佛教 317
二、道教 322
三、天主教 326
四、基督教 328
五、城乡庙会节场 330
六、少数民族 333
附录 336
一、江阴历史地图 336
(一)南北朝时江阴郡地图 336
(二)五代十国时江阴地图 337
(三)宋志江阴县全境图 338
(四)元代时江阴路地图 339
(五)明代时常州府(含江阴县)地图 340
(六)清道光时江阴县境全图 341
(七)民国时江阴县区乡镇地图 342
二、江阴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343
三、江阴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49
四、古诗吟江阴 355
五、江阴历代大事略记 370
六、江阴历代进士名录 395
七、江苏学政节署历任学政名录 417
八、解放以来江阴历任县市主要领导名录 422
九、建国后江阴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425
十、江阴市荣获全国性奖牌(荣誉称号)一览 440
十一、江阴市街道、镇及沿江开发概况(2009) 448
跋&宗菊如 487
后记&薛仲良 491
征引书目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