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
序章 辞别燕都 3
第一节 何去何从? 5
第二节 历史选择了西北 12
第三节 三校的历史沿革 18
第四节 北平研究院分道扬镳 35
第五节 半路杀出个河北女师 47
上篇 三校合一(1937年9月—1939年8月) 55
第一章 非常时期的西安临大(1937年9月—1938年4月) 55
第一节 长安居,大不易 55
第二节 甚于长沙临大的院系 65
第三节 玄风桥的“十八罗汉” 74
第四节 抗日救亡活动 80
第五节 “文武合一”的军训 85
第六节 潼关吃紧,西安告急 91
第七节 南迁:破天荒的大举动 97
第八节 散布在三县六地 108
第二章 昙花一现的西北联大(1938年4月—1939年8月) 118
第一节 联而不合也不和 118
第二节 院系堪比西南联大 128
第三节 教学与科研也是救国 135
第四节 师生的经济生活 143
第五节 “公诚勤朴”——校训与校歌 151
第六节 总理纪念周 158
第七节 南郑的集中军训 164
第八节 救亡组织与民主社团 171
第九节 古路坝的西北联大附中 180
第十节 解体分立:一石二鸟 190
下篇 五校分立(1938年7月—1946月11月) 203
第三章 后方第一高等农业学府——国立西北农学院 203
第一节 西北农学院的筹建 203
第二节 一校一系的沿革 211
第三节 首任院长辛树帜 223
第四节 名师荟萃张家岗 229
第五节 院系设置与教学管理 235
第六节 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 240
第七节 “驱周运动”催生亢丁社 246
第四章 后方最完备的工科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 253
第一节 西北工学院的筹建 253
第二节 三院的历史沿革 259
第三节 三任院长的功过是非 275
第四节 雄厚的师资与简陋的设备 284
第五节 严格的教学与务实的科研 291
第六节 七星寺的灯火 299
第七节 “地狱”,还是“天堂”? 305
第八节 学生社团与学生运动 315
第九节 拒与西工归并的北洋西京分院 322
第五章 西北联大变身西北大学 331
第一节 “西北大学”为何复名? 331
第二节 走马灯似的换校长 338
第三节 三院十四系的师资 349
第四节 教学条件与学术研究 358
第五节 乐城的苦乐生活 366
第六节 政治力量与进步社团 377
第七节 “四一五”学运始末 385
第六章 西北最高师资训练处所——国立西北师范学院 394
第一节 师大精神“吾道西行” 394
第二节 城固时期的西北师院 401
第三节 黄河之滨建分院 409
第四节 兰州分院改为本院 417
第五节 教学、科研与课外活动 426
第六节 知识青年投笔从戎 434
第七节 附中:从关帝庙到十里店 440
第七章 西北最具声望的医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 447
第一节 独立建校后的教学工作 447
第二节 两任院长:徐佐夏和侯宗濂 455
第三节 既为良师,亦为良医 466
第四节 学生的生活、管理与就业 473
第五节 日军的罪行 478
第六节 短命的兰州分院 485
终章 复员与留守 491
第一节 “复员”不是“复原” 491
第二节 平大复校与西大回迁、西医归并 498
第三节 北洋复校与西工迁咸、焦工复校 504
第四节 西师留守与师大复校、女师回津 508
第五节 薪火相传,生命永续 514
后记 518
参考文献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