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提出 1
二、研究主旨 3
(一)探寻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3
(二)把握高职教育发展基本走向 4
(三)解构与重构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 6
三、关键概念界定 10
(一)职业教育 10
(二)高等职业教育 13
(三)发展模式 20
四、文献研究综述 23
(一)关于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演进的研究 23
(二)关于不同国家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31
(三)关于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35
(四)关于中国高职教育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38
(五)主要文献基本评述 42
五、研究问题、线索、内容与方法 44
(一)研究问题 44
(二)研究线索 45
(三)研究内容 46
(四)研究方法 48
第一章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50
一、相关理论基础 50
(一)现代化理论 50
(二)新制度主义理论 58
(三)人力资本理论 62
二、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关键要素 69
(一)系统运行:政府、市场(企业)、院校机构的参与方式 69
(二)教育体系:高职教育与学术性高等教育的关系 71
(三)培养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要素的组合关系 71
三、本研究分析框架 72
(一)以服务社会为中心 73
(二)互进发展:高职教育在服务社会经济中发生模式演进 74
(三)适应发展:高职教育在服务本国实际中形成特色模式 77
第二章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演进 79
一、学徒制模式——高职教育的原生型 80
(一)农业社会背景考察 80
(二)学徒制职教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85
(三)学徒制职教模式特征 91
二、“工厂-学校”模式——现代高职教育的产生与制度化 96
(一)工业社会背景考察 97
(二)现代高职教育产生与发展 101
(三)“工厂-学校”高职教育模式特征 108
三、多元合作模式——现代高职教育的繁盛 110
(一)信息社会背景考察 111
(二)高职教育的多元发展 115
(三)多元合作高职教育模式特征 117
四、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演进规律 120
(一)以服务社会为中心:高职教育与人类社会互进发展 120
(二)传统与变迁:高职教育与社会文化适应发展 123
(三)对峙与融合:高职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消长 124
(四)汇聚与分化:高职教育发展的路径与源流 128
第三章 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132
一、美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133
(一)自由、平等、多元的文化传统 133
(二)实用主义价值取向 134
(三)经济发展与工业文明 135
二、美国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历程 137
(一)服务经济生产:赠地学院与传统教育改造 138
(二)满足社会需求:从初级学院到社区学院 141
(三)促进生涯发展:从STW到STC战略 145
三、多功能一体化发展模式特征 148
(一)一体化的教育体制 148
(二)多功能综合化教育模式 150
(三)学术与职业的融合 151
(四)密切服务于社区需要和经济发展 152
第四章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155
一、德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155
(一)重商崇技的文化传统 156
(二)学术性与实用性并重的历史沿袭 156
(三)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共识 157
(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在动力与制度规约 158
二、德国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历程 159
(一)工业化阶段与工业学校体系的发展(“二战”前) 159
(二)经济高速发展与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学院的建立(“二战”后至1975年) 160
(三)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教育多层次发展(1975年至今) 161
三、双轨双元制发展模式特征 166
(一)高职教育与高等学术教育体系双轨互通 166
(二)学校、企业合作的双元制教育模式 168
(三)全民职业教育 169
(四)企业广泛参与 170
第五章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172
一、澳大利亚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172
(一)英国传统与多元文化 173
(二)产业结构与社会需求 173
二、澳大利亚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历程 174
(一)服务社会:高级教育学院的产生与发展(“二战”后至1975年) 174
(二)促进经济:技术与继续教育体系建立(1975年至20世纪末) 178
(三)技能立国:技术与继续教育体系拓展(21世纪至今) 183
三、国家资格框架下的市场化发展模式特征 185
(一)基于国家资格认证框架(AQF)的混合体系 186
(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为一体 188
(三)政府调控下的市场化运作 189
第六章 不同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比较 191
一、各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关键要素比较 191
(一)实施机构 191
(二)运行机制 193
(三)教育体制 195
(四)培养模式 196
二、各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共同特征 197
(一)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目标有侧重 197
(二)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存在阶段性 198
(三)高职教育与学术教育融合发展 199
三、各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影响要素 202
(一)文化基础:高职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适应 202
(二)经济基础: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适应与互动 204
(三)政治基础:高职教育发展有赖于政府推动 205
四、各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 207
(一)发展高职教育是国家强盛的关键 207
(二)高职教育密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209
(三)高职教育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10
第七章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之形成 212
一、中国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发展历程 212
(一)教育救国:实业教育初兴(1949年之前) 212
(二)政治至上:劳动大学与半工半读(1949—1978年) 215
(三)服务社会:职业大学的建立及其分化(1978年至20世纪末) 216
(四)推动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勃兴(20世纪末至今) 218
二、政府主导学校本位发展模式的特征 222
(一)双轨并行而不互通 222
(二)政府主导自上而下 224
(三)学校本位企业缺位 225
三、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227
(一)体系不全,与普通高等教育缺乏等值与互通 227
(二)封闭办学,与产业界互动不足 228
(三)行政推动,院校发展同质化 230
(四)人文割裂,人的发展被忽视 231
(五)文化贬抑,社会吸引力不足 231
第八章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之重构 234
一、国际视野下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新趋向 234
(一)各类各层次教育间有效转换互通 234
(二)政府、社会、企业多元参与 235
(三)高职教育功能综合化 235
(四)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236
(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37
二、多元融合: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新框架 239
(一)全面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构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 239
(二)从双轨隔离走向双轨并行互通 243
(三)从学校本位走向产学研合作 247
(四)从政府主导走向院校自主发展 249
(五)构建多功能融合的高职教育机构 252
(六)构建“育人”与“制器”并重的高职培养体系 253
结语 256
一、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演进 256
二、不同国家高职教育实践形态 258
三、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与重构 261
参考文献 264
后记 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