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种利息理论范式:马克思和凯恩斯的比较 3
第一节 两种代表性利息理论的产生 3
一、马克思利息理论的产生: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与批判 3
二、凯恩斯流动偏好利息理论的形成 9
第二节 马克思利息理论考要 12
一、关于利息的来源和本质 12
二、关于利息率的水平与决定 14
三、关于利息、利率与经济的联动效应 20
第三节 凯恩斯利息理论旨要 25
一、关于利息本质与决定 26
二、关于利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 31
三、关于经济均衡与利息政策的实践 35
第四节 两种代表性利息理论的分野与耦合 39
一、两种利息理论的分野 39
二、两种利息理论的现代耦合 60
第二章 两种利息理论范式对中国的适用性 75
第一节 马克思利息理论对中国的指导性 75
一、在利息的来源问题上 75
二、在利率的形成问题上 78
三、在利率的作用问题上 83
第二节 凯恩斯利息理论对中国的适用性 89
一、产品市场与利率机制功能实证 90
二、货币市场与利率机制功能考释 99
三、主流学派的市场利率理论与中国经济环境的契合性 101
第三章 马克思利息理论的中国化发展 109
第一节 关于“利息来源与本质”理论的发展 109
一、中国利息来源和本质的理论与实践悖论 110
二、利息来源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111
第二节 关于“利率一致性”理论的发展 112
第三节 “利率决定理论”的发展 116
第四节 关于“利率的作用理论”新发展 120
一、产权残缺,利率形成机制并未实现完全的市场化 122
二、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条块分割严重 126
三、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需求结构调整 130
四、资本保值与风险报酬 131
第四章 凯恩斯之后市场利率理论的新发展 135
第一节 利率微调及平滑调控机制 135
一、利率微调机制 135
二、利率平滑调控机制 144
三、利率微调与利率平滑调控之间的关系 176
第二节 利率走廊调控机制 178
一、利率走廊的内涵与基本框架 179
二、利率走廊的一个经典的数学模型 185
三、利率走廊有关研究文献回顾 187
四、利率走廊调控的国际经验 192
五、利率走廊在中国的适用性考量 200
第三节 利率规则理论的动态演进 210
一、利率规则与货币数量规则之争 211
二、利率规则理论的基本模型 214
三、泰勒规则的演进与修正 219
四、利率规则理论的最新动向 222
第五章 利率市场化深入改革对利率调控优化要求 231
第一节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概况 231
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 231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度 233
第二节 中国利率水平的理性调整和利率结构的优化调整 241
一、利率水平的适时适度理性调整要求 241
二、中国市场利率调控体系的优化 243
第六章 利率控制的一个关键点:放开市场与加强监管之间的协调 251
第一节 中国放开利率市场的潜在风险 251
一、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的固有特性 251
二、放开利率管制下的微观风险 255
三、放松利率管制下的宏观风险 258
第二节 防范利率风险的必然选择:加强利率监管 266
第三节 中国利率监管现存的障碍因素分析 268
一、利率监管障碍的体制性因素 268
二、利率监管障碍的技术性因素 271
三、利率监管障碍的制度性因素 273
第四节 构建中国市场化的利率监管体系及政策建议 276
一、建立“四位一体”的利率监管格局 277
二、完善市场的微观基础 284
三、打造利率监管的法制基础 286
四、培育金融市场的文化基础 287
参考文献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