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选题缘起 1
一、大学生学习质量是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1
二、大学生学习力是大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 2
三、主体体验是大学生学习的内部源泉 4
四、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学习的外部途径 6
第二节 研究意义 8
一、理论意义 8
二、实践意义 10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12
一、大学生 12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 14
三、学习力 19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24
一、研究思路 24
二、研究内容 25
三、研究方法 26
第五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27
一、国内文献综述 28
二、国外研究综述 44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与本研究切入点 60
第二章 理论依据与分析框架 69
第一节 理论依据 69
一、交往行为理论 69
二、社会的建构主义 74
三、学习力结构理论 77
四、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81
第二节 研究方案设计 83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问题 83
二、研究假设 84
三、技术路线 85
四、实证数据收集与处理 85
五、质性访谈设计 90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学习力总体特征描述 92
第一节 我国大学生学习力总体特征描述 92
一、国家层面大学生学习力的基本面貌 92
二、地区层面大学生学习力基本面貌描述与比较 97
第二节 不同群体大学生学习力特征描述 100
一、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的学习力特征描述 100
二、不同类型院校大学生学习力的基本面貌描述 106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力总体描述与差异分析 109
四、不同学科大学生学习力总体描述与差异分析 112
第四章 我国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描述 116
第一节 我国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特征 116
一、国家层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本面貌 116
二、地区层面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总体描述与差异分析 121
第二节 我国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描述 124
一、基于人口统计学特征变量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特征描述 124
二、院校层面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特征描述与差异分析 128
三、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描述与差异分析 131
四、不同科类大学生人际交往总体特征与差异分析 134
第五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37
第一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总论 137
一、我国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效率与持续性的影响 137
二、我国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创新思维的影响 141
三、我国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方法的影响 143
四、我国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144
五、我国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态度的影响 147
第二节 不同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49
一、“985”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49
二、“211”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55
三、一般本科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62
第三节 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69
一、大一年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69
二、大二年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75
三、大三年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81
四、大四及以上年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87
第四节 不同学科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94
一、文史哲科类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194
二、社会科学类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200
三、理学类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206
四、农医工学类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 213
第六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影响的访谈分析 220
第一节 质性访谈研究设计 220
一、质性研究能够弥补量化研究的不足 220
二、访谈规划与设计 224
三、访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26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影响的描述分析 230
一、多维度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总体特征 230
二、分化发展:大学生学习力总体特征描述 234
三、积极有限: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影响的描述 237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240
一、内部因素 240
二、外部因素 242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248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理论探讨 248
一、研究验证与研究结论 248
二、相关理论探讨 255
第二节 相关建议 259
一、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学习体验 259
二、关注人际交往差异特征,提升不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 262
三、注重学习力要素特征,推进高校自身建设 264
四、改善大学生学习环境,强化文化的引领作用 266
附录 270
附录1: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学习力调查问卷 270
附录2: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学习力影响访谈提纲 273
附录3:访谈对象简况表 273
参考文献 275
后记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