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流动中国的到来 1
第一节 历史性的人口迁移 3
一、迁移人口的概念 3
二、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 5
三、人口迁移的理论研究 8
四、我国的人口迁移现状 11
五、人口迁移的重点——大城市 16
第二节 城市中国的到来 19
一、城镇化成为当代中国第一议题 19
二、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 22
三、城镇化需要进行户籍改革 24
四、中国城市类型的结构性变动 26
五、大城市群战略的初现 30
六、“大城市病”的出现与治理 32
第三节 城市青年移民的崛起 33
一、青年迁移人口是迁移人口的主体 33
二、城市青年移民的概念探析 35
三、城市青年移民规模 38
四、城市移民青年的主要特征 41
五、城市青年移民的关联群体 43
六、城市青年移民改变中国 44
第四节 流动人口“落脚区”的出现 48
一、何为“迁移人口聚居区” 49
二、聚居区不等于贫民窟 50
三、聚居区的成因分析 51
四、聚居区功能——落脚区与中转站 52
五、聚居区促发形成“新三元社会” 53
六、聚居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54
七、聚居区的出路在于升级改造 56
第二章 迁移推动形成新社会结构 59
第一节 人口迁移的多重影响 61
一、迁移人口与城市的交互作用 61
二、人口迁移冲击原有管理体制 64
三、迁移人口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 68
四、迁移人口改变劳动力结构 73
第二节 社会分层的北京样本 76
一、社会分层概述 77
二、我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78
三、社会分层的北京样本 82
第三节 新社会阶层的兴起 92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基本特征 92
二、群体发展趋势——“自由人联合时代的到来” 95
三、影响新社会阶层的路径与措施 96
第四节 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 100
一、蚁族群体住房贫困现象探析 100
二、折叠的空间阶层化 103
三、蔓延的住房分层现象 105
四、居住状况成为决定迁移人口落脚的重要因素 109
第三章 迁移促发的冲突与治理 113
第一节 历史上的移民冲突观察 115
一、当代欧洲难民问题 115
二、美国的移民冲突 116
三、中国历史上的流民现象 119
四、冲突根源是资源争夺 121
第二节 城镇化中的社会风险 122
一、我国城镇化的总体特征 122
二、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 123
三、应对城镇化进程中社会风险的对策建议 127
第三节 流动受阻与阶层固化 128
一、“二代”现象渐成主流 130
二、“草根”等底层群体向上流动困难 133
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被弱化 135
四、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中的体制内贫困群体 136
五、阶层固化带来了尊严抗争 140
第四节 公共服务的均等诉求 142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镇化应有之义 143
二、健全社会保障是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第一要务 145
三、以积分入户等户籍改革实现流动人口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147
四、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 149
第五节 社会冲突的新浪潮 153
一、当前我国社会冲突的基本特征 154
二、新社会冲突浪潮的启示与思考 158
三、转型期社会冲突治理的几个思考 162
第六节 社会冲突的“安全阀”功能 165
一、社会冲突理论概述 165
二、冲突的价值 169
三、社会安全阀的视角 171
四、冲突“正”功能的启示与思考 174
第七节 社会管理的中国式探索 176
一、广东深圳:重心下移和服务织网 177
二、浙江宁波:整体性规划与项目化推进 178
三、贵州贵阳:以群众工作创新推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180
四、江苏南通:“五个注重”创新中等城市社会管理 181
五、河南新郑:“三个十”打造中小城市社会管理创新 182
六、甘肃嘉峪关:三大工程推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 183
七、山东诸城:社区化农村社会管理新模式 184
八、四川绵竹: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经验 185
九、河北肃宁:“四个覆盖”走出创新社会管理新路 186
第四章 知识增量的扰动 189
第一节 知识增量的获取 191
一、青年群体是构建当代中国知识体系的重要力量 192
二、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群体知识增量获取的主要途径 193
三、青年群体知识获取特征:“工厂式”获取 201
第二节 知识增量的功能影响 204
一、新兴知识经济的主要依靠力量 205
二、知识增量与政治参与 206
三、转型期知识增量改变社会结构 207
四、知识增量主导后喻文化的形成 209
五、知识增量促使价值多元 210
六、知识增量渐序转化为公共力量 210
第三节 知识增量的赋能 211
一、知识价值作用明显 212
二、知识增量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218
三、知识增量助推社会融入 220
第四节 知识增量的思考 222
一、知识的价值评价需多维度衡量 223
二、知识获取的核心是标准化 224
三、匹配度成为知识价值发挥的关键因素 225
四、返乡青年群体有出现中国知识创造的可能 227
第五章 社会融入的归宿 229
第一节 迁移人口的社会融入之路 231
一、何为社会融入 232
二、社会融合是人口迁移的唯一选择 233
三、迁移人口社会融入研究“三论” 233
四、国内的迁移人口社会融入探讨 236
五、培养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 241
六、逐步破除户籍篱笆的约束 242
第二节 迁移人口社会融入的“差序格局” 243
一、社会融入的基础 245
二、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的构建 246
三、社会融入预估指标体系探讨 259
四、社会融入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262
五、推动社会融入的对策建议 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