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纳粹运动的兴起 1
第一节 卍字旗的诞生 1
一、奥匈帝国的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 1
二、德意志工人党成立 2
三、希特勒加入 4
四、民族社会主义与卍 8
五、《二十五点纲领》 10
六、留给世人的疑问 14
第二节 极端民族主义还是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20
一、元首的产生 20
二、啤酒馆政变 22
三、北方派的崛起 26
四、纳粹党革新党纲 29
五、汉诺威会议和班贝格会议 30
六、希特勒巩固党内统治 32
第二章 危机、夺权和国家纳粹化 35
第一节 共和国的劫难与希特勒执政 35
一、经济大危机与中下层民众的求变心理 35
二、纳粹党骗取选票 37
三、垄断资本集团的分化 39
四、希特勒加紧投靠垄断资本 41
五、纳粹党与国防军 44
六、纳粹党内部矛盾的发展 45
七、走马灯似的全国选举 53
八、政坛阴谋与希特勒上台 58
第二节 德国纳粹化 65
一、目标与现实 65
二、最后一次民主选举 69
三、国会纵火案和《保护人民和国家》紧急法令 74
四、强行通过“授权法” 84
五、确立一党制 90
六、建立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 95
七、清洗冲锋队 99
第三章 极权主义统治体制 110
第一节 统治理念与统治架构 110
一、民族共同体理论 110
二、领袖原则 112
三、领袖国家 114
四、党国一体 122
五、经济干预机制 130
第二节 监控与镇压机器 136
一、司法纳粹化 136
二、党卫队和党卫队保安处 144
三、盖世太保与德国中央保安局 153
四、集中营制度 159
第四章 “民族共同体”迷梦 164
第一节 复兴经济,构建企业共同体 164
一、摆脱危机,增进就业 164
二、保护中小企业与经济集中化 169
三、“企业领袖-追随者”模式的“企业共同体” 173
四、农民崇拜与农业政策 182
第二节 社会统制与社会协调 186
一、社会控制网络与“心理拉平” 186
二、德意志劳动阵线 192
三、“劳动之美” 197
四、“欢乐产生力量” 201
五、住房与逆城市化 208
第三节 种族与人口政策 212
一、女性与家庭 212
二、鼓励生育 223
三、绝育与淘汰 231
四、反犹、排犹与屠犹 234
第四节 文化与教育体制 238
一、文化统制 238
二、文化荒漠 242
三、学校教育 252
四、校外教育与特种学校 256
第五章 侵略与败降 262
第一节 毁约扩军 262
一、撕毁《凡尔赛条约》 262
二、进军莱茵非军事区 268
三、总体战与闪击战思想的确立 271
第二节 扩张得手 279
一、《霍斯巴赫备忘录》 279
二、征战得手 282
第三节 欧洲新秩序 285
一、基本构想 285
二、统治架构 289
三、经济掠夺 292
第四节 无可奈何花落去 299
一、四面楚歌 299
二、纳粹政权覆亡 302
第六章 新纳粹运动 307
一、形形色色的新纳粹组织 307
二、战后余波 309
三、“民族民主党” 315
四、“光头党”与“共和党” 321
五、垂而不死的秘密 328
大事年表 332
主要参考书目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