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先行研究 3
二 取径与做法 15
第一章 老树新枝:晚清科举改革的取向 21
第一节 变常科与开特科 22
第二节 纳洋学于科目 27
第三节 甲午战后的书院变革 34
第四节 议开经济特科 42
第五节 妥议科举新章 46
第六节 《辛丑条约》与癸卯乡试 57
第七节 一波三折的经济特科考试 86
第八节 老树难以接新枝 92
第二章 立停科举与清末政情 97
第一节 新政初督抚的变科举 98
第二节 疆臣、枢机的分歧与合谋 109
第三节 科举与学堂并存的两难抉择 119
第四节 议修京师贡院与科举制的终结 135
第三章 停罢科举的善后措施 163
第一节 宽筹出路的科举善后 163
第二节 举贡优拔生员的考试与任用 173
第三节 学堂及社会对旧学士子的接纳 194
第四节 请复科举与开考特科 208
第四章 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 220
第一节 举业生涯与社会变动 221
第二节 科举由改至停的反响与调适 237
第三节 科举停废后乡村士子命运的变化 247
第五章 立停科举后的抡才与培才 267
第一节 合并科举于学堂 269
第二节 学堂的抡才措施 278
第三节 任用资格考试的多种尝试 297
第四节 新式学堂的培才及问题 304
第五节 用人方针的变化 326
第六章 停罢科举的连锁反应 337
第一节 科举与官制改革 338
第二节 铨选制改革 346
第三节 新学分科催兴百业 358
第四节 开民智与近代文化事业的兴起 370
余论 379
一 立停科举之情非得已 379
二 放不进学堂的科举考试 384
三 科举改革的“围城”心态 388
四 立停科举与近代社会 390
五 文化道德之殇:后科举时代的难题 398
参考文献 413
索引 431
后记 442
再版后记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