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的位置在哪里(代序) 1
第一辑:精神的家园 3
复旦的精神 3
人格的榜样——我的导师贾植芳先生 8
上海的教授们 28
我所尊敬的上海文化老人 50
我的老师们 69
幸福与尊严:谈谈我对师德的理解 77
第二辑:校园里的实践 85
文学教育窥探两题 85
既是知识也是审美 93
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 100
关于当代文学史教学的几点看法 115
比较文学与精英化教育 126
关于研究生论文写作两题 136
大学人事制度改革断想 143
为什么要对青少年进行文学教育? 152
第三辑:理想与希望之孕 163
自己的书架·现代传记研究 163
自己的书架·现代出版与媒介研究 182
自己的书架·1900一1949年文学研究 193
自己的书架·1949—1976年文学研究 204
自己的书架·“文革”后文学研究 211
自己的书架·比较文学研究 232
自己的书架·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247
第四辑:讲坛的声音 261
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其实还很年轻 261
从“少年情怀”到“中年危机” 271
海派文学的两个传统 283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 291
批评与创作的同构关系 305
土改中的小说与小说中的土改 321
中国当代文学与“文革”记忆 344
陈映真的创作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353
附录一:反思与前瞻 371
附录二:大学教育与当代知识分子的岗位 379
附录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388